臺北市
12°
( 13° / 12° )
氣象
2025-02-24 | 自立晚報

中天「上療漾」治療潰瘍性腸炎試驗解盲達標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中天生技(4128)24日公布,已上市新藥「上療漾」合併現用藥物可顯著改善潰瘍性腸炎(UC)療效,主要指標「臨床緩解率」達到83.3%,比較現用藥物的35.7%改善了47.6%,統計達到顯著差異(P=0.021,fisher’s exact test),這是中天「上療漾」繼3倍提升Keytruda (PD-1)肺癌末期反應率之後,再次公布人體試驗重要成果。

這項雙盲、安慰劑對照、隨機分配探索性RCT人體試驗在4家醫學中心執行,以1:1收納30位潰瘍性腸炎病患,給藥期12週,比較「上療漾」與安慰劑組分別合併現有藥物治療效果。主要指標「臨床緩解率」為潰瘍性腸炎治療後腸炎嚴重程度評分(PMS)達0-1分,且沒有直腸出血的症狀,病患可恢復正常生活。

中天副總經理陳菀均指出,本試驗受試者平均患病時間4.6年,除了在12周治療的主要療效指標「臨床緩解率」顯著達標外,「上療漾」合併常規療法僅4週治療後,即有58.3%的受試者達成臨床緩解,比較安慰劑組僅7.1%, 顯示在給藥4週後能達到顯著緩解(P=0.009, fisher’s exact test),提升常規療法療效,加速患者對治療的有效反應。

同時,在次要指標分析上,症狀緩解率 (排便頻率評分為0或1分,且直腸出血評分為0分),在治療12週後併用「上療漾」受試者有91.7%的達到症狀緩解,安慰劑組則僅有50.0%受試者達成,2組間有達到顯著的差異(P=0.036, fisher’s exact test)。

陳菀均表示,潰瘍性腸炎好發於歐美等西方國家,亞洲地區發生率逐年升高,以成年男性為主。現行治療對輕中度患者多使用磺胺類藥品、類固醇,或搭配免疫抑制劑等,中重度使用生物製劑。臨床難題是現有藥物病況控制不佳與高復發率,有10-20%病人最終仍需接受手術切除治療。

他表示,人體腸道菌相已被科學界認為是潰瘍性腸炎疾病發生與治療的關鍵因子,本試驗顯示,中天「上療漾」從調整腸道菌相、直接修復腸道上皮細胞屏障、抑制腸道發炎機制,突破現有常規療法的困境,幫助治療潰瘍性腸炎患者改善生活品質。

中天「上療漾」,為多種腸道益生菌共生發酵後的後生元(Postbiotics),已核准新藥適應症為改善化療副作用,目前持續研發合併現有藥物治療免疫或腸道相關疾病,合併執行治療相關疾病的嚴謹臨床試驗,進一步擴大中天「上療漾」在全球市場的合作利基。(自立電子報2025/2/24)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