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子溪渡槽改建完工:嘉南水利升級,穩定灌溉再創農業高峰
【News586/記者侯姵伃報導】
嘉南大圳北幹線的核心輸水設施——朴子溪渡槽,歷經95年風雨,迎來全面升級。農業部農田水利署投入近4億元,歷時2年完成改建,標誌著嘉南地區水利基礎設施的又一里程碑。今(2)日竣工典禮上,嘉義縣長翁章梁、縣議員陳文忠,以及多位地方農田水利諮議委員與農民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座新世代水利工程的誕生。
朴子溪渡槽肩負嘉義縣東石、六腳、新港、民雄與溪口等地近8,502公頃良田(17,593戶農家)的灌溉重任。然而,舊有渡槽因應極端氣候挑戰日益吃力,河水沖刷導致基礎裸露,梁底高度不足,且鄰近梅山斷層,安全性與耐用性逐漸亮起紅燈。因此,農業部啟動第三代朴子溪渡槽改建計畫,以提升灌溉穩定度,強化水資源調度韌性,並同步優化防洪能力,降低淹水風險,最終帶動農業生產價值的提升。
此次改建的核心亮點,不僅在於輸水能力提升20%,更在於其長遠規劃。農田水利署署長蔡昇甫表示,新渡槽設計充分考量未來變數,不僅擴增通水斷面以因應洪水來襲,亦預留地層下陷餘裕,並導入千斤頂頂升機制,以應對可能的地層變動。此外,主體結構選材符合百年耐久標準,可承受規模6強以上地震,確保長遠運作無虞。
值得注意的是,新渡槽不只是水利工程,更融合地方發展需求,設置景觀休憩平台與自行車專用道,串聯嘉南平原田園風光,讓水圳不僅灌溉農田,也能灌溉地方觀光。
農業部政務次長胡忠一強調,此次改建不僅確保農田水利系統穩健,更展現政府在水資源管理上的前瞻思維與高效執行力。他進一步期待,未來水圳綠道的發展,能夠帶動地方觀光,甚至成為國際交流的新亮點。
嘉義縣長翁章梁則指出,縣府將持續攜手農民,打造更完善的水利基礎設施,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為農業發展奠定穩固基礎。他特別強調,未來台積電的工業用水將以再生水為主,與農田水利署的灌溉用水並無衝突,確保農民權益不受影響。
回溯歷史,嘉南大圳可謂臺灣農業發展的命脈。自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水利工程技師八田與一規劃興建,1930年正式完工啟用,至今已近百年。其水源來自烏山頭水庫,灌溉範圍涵蓋雲林、嘉義與臺南,總面積達15萬公頃。正是這座偉大的水利工程,使嘉南平原成為臺灣的糧倉。如今,朴子溪渡槽改建完成,讓這座歷久彌新的灌溉系統邁向新時代。水圳不僅滋養土地,更見證臺灣農業的進步與地方發展的脈動。
最新財經新聞
-
川普對等關稅引發股市動盪 美元兌歐元劇貶2.6%
(32 分鐘前) -
川普祭對等關稅 國際油價重挫逾5%
(36 分鐘前) -
川普開徵180國「對等關稅」!各國反應出爐
(2 小時前) -
川普32%對等關稅恐衝擊印尼經濟 學者籲尋替代市場
(2 小時前) -
網路投資詐騙廣告氾濫 金管會:累計蒐報逾7.9萬件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