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20 | 台灣好報

雲林農畜漁業年產值936億!張麗善台大ESG論壇分享智慧農業與循環創新實績

雲林農畜漁業年產值936億!張麗善台大ESG論壇分享智慧農業與循環創新實績

【記者 劉春生/雲林 報導】雲林縣長張麗善18日應邀參加「台灣大學多元健康ESG創新實踐與科技應用論壇」。她以「政府ESG,低碳、負碳—智慧科技創新農業」為題,闡述農業大縣透過智慧科技創新,翻轉農業價值與產業轉型,與因應氣候變遷挑戰,實現永續農業具體成果,及未來透過產官學研培育人才卓越成果,獲得全場熱列掌聲與迴響。

台灣大學今天於該校思亮館國際會議廳舉行多元健康ESG創新實踐與科技應用論壇,針對政府ESG、產業ESG、氣候變遷、糧食問題、畜牧廢棄物質、改善人類與生物健康等議題,邀請各領域學者專家、產業及政府代表進行演講與討論,推展多元健康ESG創新實踐與科技應用。

張麗善縣長指出,雲林是全國最重要的農業縣,農產年產值達430億元、畜產442億元,雙雙居全國之冠,漁產達64億元。面對氣候變遷與農業人口老化的雙重挑戰,縣府團隊主動迎戰,以數據與科技為農民創造新價值,致力實現智慧、低碳與循環農業的新藍圖。

張麗善表示,縣府各局處跨局處合作,配合產官學研資源,推動以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為核心的永續農業政策,結合智慧科技創新,展現堅實的「雲林好『食』力」。2024年榮獲ICF全球Top7智慧城市的殊榮,更於2023年勇奪全國性與國際性共155座大獎,展現地方治理與產業轉型的卓越成果。

張麗善進一步指出,為強化農業經營韌性,縣府建置「雲林數位農業行動平台」,整合30年氣象大數據與近年全國市場行情,推出「農價趨勢觀察家」功能,協助農民掌握即時市場脈動,精準調配產銷決策。

另縣府與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簽署MOU,強化氣象資訊應用,並成立「智慧農業大學」,提升農民數位技能,讓農業生產接軌未來科技。

張麗善在演說中指出,縣府全力扶植在地農企業,成效斐然。「113年神農獎」雲林包辦3席,包括向天歌蔡英地、阿甘薯叔蘇嘉益及有機竹筍李星辰。蘇嘉益推動蕃薯6級化產業,建立冷鏈加工與產銷履歷認證,外銷訂單成長高達837.5%;李星辰更成為全台唯一取得有機竹筍加工及履歷雙重驗證的業者,產品成功外銷美國、加拿大等國。

另在113年第6屆「創業歸故里」競賽中,雲林縣再創佳績,豐漁水產以「無人養殖船」勇奪故里金讚獎,餵養效率提升5倍,展現科技創業的驚人潛力;宏昇芽菜與柏香肉品分別榮獲數位革新獎與場域實踐獎,體現農業創新創業的豐沛活力。

張縣長強調,縣府以行動實踐環境永續願景,推動循環農業與零廢棄政策。農業廢棄資材循環再利用成為「雲溉肥」、畜牧業廢棄物進行沼氣發電,日發電量達1.2萬度,沼氣再利用設施全國第1;漁業廢棄物則轉化為「海毛紗」,製成制服與西裝,創造廢棄物新價值。

縣府積極打造「雲林良品」農產品牌,目前已有942件產品、392家業者通過認證,不僅連年與金馬獎聯名合作,更躍上國際舞台,參展東京與新加坡食品展,提升雲林農產品國際能見度。作為全台最大花生產地,雲林良品也與統一超商攜手合作,拓展通路與品牌影響力。

另在未來農業培育新世代人才方面,縣府與台灣大學合作,推動動植物疫病控制與溫室氣體評估計畫,開設動物醫事助理課程與巡診教學;也與包括海洋大學、南華大學、中興大學及雲科大、虎科大等大專院校合作,強化農業專業技術與永續管理能力,為未來農業培育新世代人才。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林裕彬院長表示,雲林縣在張麗善縣長治理下,各方面都有卓越成果,相信大家都看得見。雲林縣農業年產值936億元,生產的物產豐富且多樣化,造就許多農產品加工廠及食品廠,其中包含許多冠軍企業,讓產銷形成一個良善循環,創造農業永續發展。(照片:記者劉春生翻攝)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