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享共享團隊張泓翔:從朝九晚五工作中走出來 推動團隊合作與價值共贏

【記者 陳顗喆/台北 報導】當朝九晚五的工作型態已無法滿足每個人對生活的想像,越來越多人開始追求更自由的節奏,希望結合熱情與專業,活出不被體制限制的樣貌,在這波轉變中,「創享共享團隊」應運而生,成為一群專業工作者的理想實驗場。這不只是一個任務媒合平台,更是一種以信任、合作與共好為核心的工作文化,創辦人張泓翔大力推廣,希望打破孤軍奮戰的接案模式,讓人們能透過社群與平台力量,找到值得一同前行的夥伴,實踐共創與共贏。
不是一個人撐,而是一群人撐起彼此
「其實大多數自由工作者並不缺能力,缺的是連結的機會。」創享共享團隊想要打破傳統接案的孤立狀態,不再讓人一人接案、一人交件、一人熬夜。相較於其他追求效率與數量的平台,這裡更重視合作的默契與長期發展。像是設計師與文字編輯在一次社群活動中初次合作後,持續攜手承接品牌專案,也有攝影師與插畫家攜手打造視覺方案,讓各自的專業激盪出更多火花,這些合作不是臨時湊合,而是從信任中自然延伸出的協作網絡。
不只是平台,更是合作文化的推動者
創享共享團隊的最大特色,是主動鼓勵成員組成跨領域小隊,無論是文字、策略、影像還是設計,成員們透過互補的專業形成任務小隊,整合提案與執行力,進一步對接品牌、企業與社會組織。這不只是媒合工作,而是一種職涯延伸的機會,張泓翔說:「我們不是只在意接多少案,而是在打造一種合作可以持續發生的文化。當人們願意一起做事、尊重彼此、共享成果,就會發現,團隊比個人走得更遠也更穩。」

▲媒合平台,實踐共創與共贏。
共贏不是口號,是行動選擇
創享共享團隊的運作邏輯很簡單:願意貢獻,就有機會參與,願意合作,就有機會共贏。許多原本只是兼職接案者的成員,在一次次的合作中建立起信任,進而成為穩定的主力,甚至與其他人組隊成立創意小團隊,承接品牌長約與社群經營。「以前接案像是獨木舟,在風雨中自己撐,加入創享共享團隊後,像登上一艘有方向的大船,有人一起划,心就安定多了。」一位成員這麼說。
從平台到行動,讓專業產生影響力
創享共享團隊也支持夥伴發起具社會意義的任務:如視障者整理有聲書文字稿、拍攝街頭動物送養照、撰寫鼓勵低潮青年的手寫信,這些任務未必帶來高報酬,卻讓專業發揮溫度,讓合作更有意義。
合作,讓更多人走得更遠
至今,創享共享團隊已聚集數千位成員,橫跨設計、行銷、教育、影像、技術等領域,無論是資深職人還是初入行的新創作者,共同點都是相信合作比競爭更有力量。團隊也將深化三個方向:培養更多跨域小隊、拓展與品牌、社群、教育單位的長期合作、鼓勵社會參與任務,將影響力延伸到生活每一角。創享共享團隊不是任務清單的集合,而是一群願意彼此成就、實踐價值共鳴的人,共同創造的行動場域,這裡沒有高牆與天花板,只有合作與成長的空間。
「我們不追求做大,而是希望把『做好』的機會擴散出去。」張泓翔說,「只要你願意貢獻一點時間、一點專業,你就有機會參與這場合作文化的實驗。」走出朝九晚五的框架後,我們其實並不孤單,當信任成為合作的基礎,就是共贏的起點。(圖/創享共享團隊提供)
- 新聞關鍵字:教育
最新財經新聞
-
-
統一超食代14億建新廠 導入AI打造智慧鮮食供應鏈
(32 分鐘前) -
仁愛鄉新武界橋災修復建工程完工開放通車
(38 分鐘前) -
新台幣貶2.2分 收30.01元
(40 分鐘前) -
中央與地方攜手啟動BigGIS災後影像判釋 加速丹娜絲颱風復建腳步
(43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