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退轉南進」苦 中型集團再迎新關稅挑戰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對世界各國的對等關稅措施,其中台灣被課徵的稅率為32%。(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CRIF中華徵信所今(8)日發布2025年「250中型集團企業研究」調查結果顯示,雖然2023年第2季開始走出高庫存危機,但中型集團的整體表現依然不佳,在美中貿易戰後顯得欲振乏力,2018年開始由「西退轉南進」,正準備迎接南進的成果,卻在此波川普發動全球對等關稅戰中遭逢打擊,2025年至2026年將是中型集團艱困的2年,政府應予以關注。
CRIF分析指出,儘管2023年中型集團全球分子企業增加至4132家,年成長7.83%,為2013年以來最高的投資家數成長,並為連續17年投資家數成長;且資產總額也由2022年衰退6.1%恢復至4.78%的成長,顯示中型集團規模仍在擴張。
中型集團2023年營收為1兆5891億元,稅後淨利1105億元,分別較2022年下降了2.21%和17.19%,可以看出資產成長並無法帶動營收和獲利成長,特別是稅後成長率淨利衰退17.19%,創下2013年以來最大跌幅,純益率也連續2年下降,2023年降至6.95%,回到2020年的水準。
CRIF進一步分析,2018年至2023年間,中型集團的營收成長率依次為0.12%、-2.20%、-3.71%、16.76%、2.41%和-2.21%,其中除了2021年因前一年疫情低基期,營收成長率一度大反彈成長16.76%外,次高營收成長率即為2022年的2.41%,並在2019年、2020年及2023年出現三度衰退,即可看出美中貿易戰以來,中型集團的成長陷入瓶頸。

其實,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中型集團就開始作「西退轉南進」轉型的準備。2019年中型集團在中國大陸(不含港澳)投資分子企業家數高達863家,但2023年中國大陸投資家數已下滑到654家,投資家數減少209家之多,並呈現連續4年下滑。中型集團稅後淨利也由2021年高峰的232億元,下降至2023年的186億元。
相反的,2018年中型集團在東協十國僅投資232家分子企業,稅後淨利僅31億元,但到2023年中型集團在東協十國投資成長至341家,增加了109家;稅後淨利高達57億元,成長達83.87%之多,純益率也由2018年的3.83%上升到2023年的7.07%,純益率遠高於中國大陸的4.60%。
同時,2023年在東協十國所投資的341家分子企業中,有107家是2018年之後因應美中貿易戰才成立的公司,其中更有25家為2023年以後所設立的,6家則為2023年新併購的企業,由此可以看出中型集團為美中對抗,移轉生產基地所做的努力。
不過,2023年以後成立的25家分子企業中,都仍在初期營運期,甚至有21家尚未有營收貢獻,4家已有營收的分子企業,其營收也都低於1億元,正當要進入營運軌道時,卻面臨美國對全球國家的對等關稅戰,東協國家也是首當其衝。
中型集團對關稅率高達40%以上的國家,設立的分子企業家數分別為越南101家、柬埔寨28家、緬甸5家、寮國2家,合計占全體東協分子企業341家的39.88%,若加計對等關稅達32%以上的泰國66家、印尼26家,合計家數達228家,占全體家數的66.86%,其中除印尼的對等關稅率與台灣同為32%,其他5國的對等關稅率都高於台灣,也成為重災區。
在對等關稅較低的新加坡(10%)、馬來西亞(24%)、菲律賓(17%)則各只設立52家、37家及26家,布局家數較少。雖然越南和柬埔寨都已經向美國表達,願意提供美國進口產品零關稅,以及「雙邊零關稅」磋商,來換取美國對等關稅的改變,不過,對於單邊意願是否能有效解決對等關稅危機,仍待美國的處理態度。

雖然2018年至2023年中型集團資產總額成長18.32%,營收總額只成長10.13%,營收成長趕不上資產成長速度,另上2022年起連續2年250中型集團的資產總額全都達到50億元以上,營收達50億元以上的中型集團2022年為146個集團,2023年更下滑到只有134個集團,顯示中型集團資產運用沒有達到理想效果,使得資產規模與營收規模呈現的不對等落差越來越大。原本想趁著布局東協生產基地來帶動營收成長,但美國祭出對等關稅政策,使中型集團的布局希望落空。
CRIF認為,中型集團資源遠不如大型集團,在面對對等關稅的衝擊下,所受到的營運影響比大型集團更大,在代工基地移轉也已經投入資金運作,且由於資源有限,較不利採取主動因應,處於進退兩難的情況,對於供應鏈運作只能視國際客戶的動向被動因應,因此,更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當地的資訊作為營運決策依據,以及給予必要的救濟措施。各產業公會及產業智庫則應召開產業因應會議,找出各產業供應鏈的應對方案。
相關新聞
出招!美國商會:川普不該危及台美貿易 促排除在對等關稅之外
川普關稅狂潮還有第2顆核彈?專家提觀察3重點 但也不宜過度看空
台股936檔跌停!明禁止平盤下放空 證交所:可減少投機放空衝擊
最新財經新聞
-
與上海政府簽署合作協議 豐田設立電動車研產公司
(22 分鐘前) -
鴻海虎躍總部綠能發電增18倍 布局資源生態循環
(22 分鐘前) -
群益00982A超車 可望成為首檔本土投信主動式ETF
(24 分鐘前) -
美擬對東南亞太陽能板課新關稅 台廠:減美市場競爭
(33 分鐘前) -
半空船出海、改變航線 全球航運業祭新措施因應關稅
(34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