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戰中場休息 專家籲企業做好4準備

美國總統川普先宣布各國差異稅率除中國大陸外,其餘暫緩90天實施,期間只課徵10%的基礎關稅,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又發布新的指引擴大豁免稅則的適用範圍。(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政策震驚世界各國,尤其是台商目前主要製造廠集中的越南、泰國、印尼、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莫不受到高關稅影響,即便川普暫緩90天實施,擴大豁免稅則適用範圍,除原本半導體外,再加上筆電、半導體製造設備、智慧型手機、液晶顯示器等產品。不過,專家建議,面對不確定關稅變局,單純等待時間經過並不是最佳解方,企業應把握「黃金90天」,積極佈局因應策略。
PwC Taiwan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專責海關及國際貿易管理的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李益甄表示,美國豁免稅則對於中國大陸以外國家生產的相關產品,也豁免課徵10%的基礎關稅,而對於中國大陸生產的相關產品亦有適用,例如中國大陸生產的筆電、智慧型手機,就不須課徵目前125%的對等關稅,但依國際緊急經濟法(IEEPA)課徵的20%額外關稅並沒有免除。
李益甄進一步說明,現階段政府已展開與美國的經貿談判,但在最終結果出爐之前,對等關稅將來會發生多大的影響仍屬未定之數。面對不確定的關稅變局,單純等待時間經過並不是最佳解方,企業應把握「黃金90天」,積極佈局因應策略,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更提出4大建議。第一、掌握正確資訊。針對美國關稅政策的急遽變化,快速掌握最新法令及對企業產品的影響非常重要。然而,現行的美國關稅法令架構複雜度遠超過以往,並非單純從字面上的意義就能理解,坊間也經常出現片面解讀造成的誤區,企業在決策前應先尋求關稅專家的意見。
第二、確認產品原產地。目前中國大陸生產產品和非中國大陸生產產品已存在稅率差異,之後如差異稅率實施,不同產地的關稅稅率區別將再擴大。
即便工廠設在較低稅率國家,如果有採用中國大陸產制的原料或零組件,能否直接認定為非中國大陸產品仍可能發生爭議。李益甄進一步指出,尤其原產地規則的認定是以進口國為準,也就是美國海關說了算,在製程涉及多個國家的時候,如何確認產品產地應經過專業分析,而非自行判斷。
第三、檢視交易流程及產品定價,例如台灣企業常用的三角貿易轉單模式,在符合特定條件下,可以適用美國首次銷售原則降低進口價格。另外,原先產品定價中如果有與商品本身無關的項目,可嘗試自進口價格中拆算並排除,並出具海關估價文件作為支持。
李益甄也提醒,近期海關對於進口價格的變動非常敏感,如果不涉及商業模式改變或有正當的調整理由,單純調降進口價格不但省不了稅,反而可能引起海關的稽查。
第四、目前豁免清單產品,企業也應有所準備。針對半導體、藥品等目前在豁免清單的產品,雖然不在對等關稅的課稅範圍,但美方並未完全排除加徵其他關稅的可能性例如232關稅,相關企業仍須及早研究相關規範及試算影響,以因應突如其來的關稅政策變化。
相關新聞
台灣出現第一個吉兆 謝金河:川普終於找回科技美元正路
經濟世界大戰開打?雙子座川普變臉 專家建議保守應萬變
川普對等關稅仍有變數!專家點出台商2大雙重挑戰 籲提前布局
最新財經新聞
-
-
外資上週賣超281億元 調節凱基金13萬張最多
(27 分鐘前) -
新加坡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 估貿易戰將造成影響
(32 分鐘前) -
關稅、地緣政治及通膨3隱憂 瑞銀估金價上看3500美元
(37 分鐘前) -
AI需求強 2月電子零組件業加班工時26.9小時飆次高
(38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