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23 | 今日新聞

川普百日/新南向遇美國關稅 台廠進退維谷

川普百日/新南向遇美國關稅 台廠進退維谷
經過近10年的佈局,台廠已經在新南向國家站穩腳步,孰料一場由川普再吹起的風暴又即將來襲。(圖/記者呂炯昌於胡志明市攝影)

[NOWnews今日新聞] 台灣政府在20世紀末默許台廠赴中國投資,搭配中國改革開放,掀起一波西進潮。而當中國人力成本逐年增加時,習慣用腳反映投資成本的台商,再將部分供應鏈轉往勞力更廉價的東南亞國家。

2016年,蔡英文政府重拾前總統陳水扁於2000年推動的新南向政策,並積極推動與新南向國家的合作,同時鼓勵台商轉向南向布局。

而新南向政策真正的加速,始於2018年美國總統川普任內啟動的美中貿易戰。台商為分散風險及因應客戶「China+1」要求,除部分供應鏈回流台灣外,更多選擇將生產基地轉移至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及印度等新南向國家。

據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統計,2024年對新南向貿易總值達1715億美元(約新台幣5.5兆元),較2023年成長12.8%;其中出口金額達1,035億美元,創歷年新高,亦較2023年成長14.8%,以機械及電機設備增加128億美元最突出,主因是台商加碼東南亞設廠及半導體產業擴大布局。

投資方面,2024年核准對新南向國家投資件數為326件,投增資金額計87.26億美元(約新台幣2834.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近6成投資。主要集中於新加坡、越南及馬來西亞等國,主要投資產業為金融保險業、批發零售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等。

經過近10年的佈局,台廠已經在新南向國家站穩腳步,孰料一場由川普再吹起的風暴又即將來襲。


川普百日/新南向遇美國關稅 台廠進退維谷
資料來源: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 記者鍾泓良/製表



對等關稅襲來 布局新南向廠商如臨大敵

川普選上第2任期後,著手以關稅作為經貿談判手段,迫使其他國家就範。而在4月初,他放出全球性的對等關稅政策,當下除了中國被課徵34%、台灣遭課32%之外,許多台商所轉投資的新南向國家都入列。

舉例,作為台商重鎮的越南、泰國遭課46%、36%;鴻海、「電子五哥」等電子代工所布局的馬來西亞也課徵24%;連遠在印度洋,鴻海、仁寶、和碩所布局的印度也難逃26%關稅。

布局10年的新南向供應鏈,遇上美國關稅大錘,被敲出致命缺口。即便川普後續宣布,對等關稅暫緩90天,但如此反覆動作都讓廠商無所適從。

據經濟部預估,資通訊產品、電子零組件、汽車零組件、手工具、水五金等30大產品,都淪為這次的重災區,可以說是科技、傳產一網打盡。

工總:拯救產業是全國大事 不分黨派

工總秘書長、前經濟部工業局長呂正華回顧,以台商最多的越南為例,早期投資較多的偏向於製鞋業,如來億、寶成等,後續為了因應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關稅影響,陸續也有紡織業到東南亞投資。

直到川普第一任期開啟美中貿易戰,三星手機、伺服器才被迫移出中國,越南也迎來一大批電子零組件業的投資。他回想起,當時自己遇上3000、4000項產品加徵關稅,連假5天全部都在忙處理關稅的影響評估。

對於新一波美國關稅對於新南向台廠影響?雖然認為台廠這些年下來都有抗衡能力,但呂正華也坦言,這次關稅麻煩在川普每天都在變,很難評論有多大的影響,尤其一下子豁免,一下子又說不豁免,「可以確定的是,每個廠商現在都很緊張!」

他分析,現狀來說,每個國家都課徵10%關稅,對於競爭上沒有太大影響,但站在經營立場,不太可能完全轉嫁給美國消費者,變成製造業還是須吸收一定的關稅成本,但仍對於台廠有信心。

但光對廠商有信心還不夠,工總日前也向政府提出六大建議,包括政府產業紓困申請程序與門檻、勿抽銀根、擴大內需、了解產業意見、推動人才轉型培育,以及成立「對美採購團」。

「這個是全國的事,已經沒有分什麼政黨了,包括中央地方政府也都動起來了」,呂正華說,台灣產業必須先練功、把身體顧好,人才、設備等都是基本功,這些基本最好才可能面對外在環境變化,也樂見經濟部願意正面回應,剩下就是各個產業所面臨的不同疑難雜症,逐一提出更合適的應對方式。


川普百日/新南向遇美國關稅 台廠進退維谷
資料來源:美國政府 記者鍾泓良/製表


林伯豐:政府要確保台灣企業能活到明年期中選舉

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16日受訪表示,川普對台灣課徵32%關稅相當不合理,台商也承受不了,原本今年GDP有望達到3%,現在看起來連1.5%都達不到。

他預期,川普在半年後可能因為國內產生通貨膨脹,對於關稅政策又有新態度,而明年11月美國期中選舉以後,那時候可能開始會改變,「所以我們政府必須支持台商在明年期中選舉以後,企業能夠繼續存活、繼續運作」,否則陷入無薪假、裁員,就難以挽回。

林伯豐致詞也表示,川普關稅政策的反覆,讓企業無所適從,尤其美國占台灣出口比重的23,美國如果加徵台灣關稅32%,台灣出口美國將減少21%以上,產業可能面臨客戶轉單、產能過剩、外銷產品擠壓內銷市場等問題。

他建議,台美談判重點包括關稅,以及非關稅貿易障礙的進口配額、檢疫規定、基改食品規定、外匯等,在不影響對外談判下,向國內產業說明衝擊與配套。

而台商應試圖找出生存空間,如取代美國,能夠產品銷到中國,或者是美國對於東南亞國家的產品,尤其去年中國出口比重為31%,台灣政府應持續推動兩岸經貿交流,確保對中國出口市場,也應能夠找到其他市場。

最後,他也希望盤點可以調降的進口關稅,尤其是原物料及汽車的進口關稅,另降低貨物稅及取消印花稅以及調降營所稅。並應提供融資及降息等金融工具,另應與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同步,暫緩徵收碳費至2027年。

主題:川普上任百日:從華府看印太戰略

主持人:吳玉山(中央研究院院士)

主講人:Kenneth R. Weinstein博士(美國哈德遜研究所前總裁兼執行官)

與談人:郭銘傑(台灣大學社科院國際長)、吳田玉(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許毓仁(前立法委員、現任哈德遜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鄧振中(前經貿談判辦公室代表)。

活動時間:4月30日下午13:00-14:30

活動地點: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3樓梁國樹國際會議廳

報名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go/TrumpTW


川普百日/新南向遇美國關稅 台廠進退維谷


相關新聞


川普槓上鮑爾導致市場崩潰?富蘭克林華美:關注三大風險指標


美中貿易戰台灣還可受惠?中經院長連賢明:狀況比2018更複雜


關稅政策波動大 中經院GDP預測3情境:0.16%至2.85%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