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1°
( 33° / 29° )
氣象
2025-05-19 | 今日新聞

520週年/賴政府難穩電價 走跌物價恐反彈

520週年/賴政府難穩電價 走跌物價恐反彈
當國際油價走跌、新台幣升值,今年應有望回歸2%「通膨警戒線」以內,但若電價再度波動,物價恐再回頭。(圖/翻攝自Pixabay)

[NOWnews今日新聞] 賴政府上任將滿1年,調漲電價一直被視為「政府支持度殺手」,但賴政府在去年10月就任內首次電價費率審議會就意外放手漲電價。國內物價方面,長時間通膨逐步收斂,當國際油價走跌、新台幣升值,今年應有望回歸2%「通膨警戒線」以內,但若電價再度波動,物價恐再回頭。

電價調整一直以來都是執政者的燙手山芋,台灣電價高度受到國際燃料價格影響,只有波動都會衝擊台電財務,但肆意調整電價,執政黨卻又可能會面臨民怨四起,所連帶發生的物價調漲也因「物價易漲難跌」的僵固性影響,引發更多經濟隱憂。

回顧蔡英文政府,前總統馬英九在任期結束前的4月大幅調降電價9.5%,讓接手的蔡政府短時間不選擇漲價,最長一次是從2018年10月一路將電價凍漲在2.6253元/度,創下連續8次電價審議會凍漲紀錄;一直到2022年俄烏戰爭發生後,打破凍漲策略。

但蔡政府往往僅選擇調漲產業用電,無法按國際燃料價格反映,之所得以控制住,很大原因是政府編列大量公務預算來增資或補助台電,藉此讓台電債務水位不爆掉,造成破產。


520週年/賴政府難穩電價 走跌物價恐反彈
歷來電價


但隨著2024年1月國會由國民黨及民眾黨拿下多數席次後,政府迄今編列預算撥補台電都遇上難關,如2024年政府編列2000億元撥補預算,其中一筆1000億元在今年1月被否決,另外一筆已經拖過預算審議時程,已自然作廢;目前行政院再透過特別預算再編列1000億元撥補台電,企圖三度闖關。

對於台電遲遲無法確定拿到撥補,賴政府去年10月,也就是上任後第一個電價審議委員會破天荒放手電價調漲8.8%,每度達3.7556度。

即便今年4月選擇凍漲電價,但當台電撥補頻頻遭否決,行政院長卓榮泰本月受訪也揚言,若藍白執意不支持撥補台電,「電價審議委員會隨時可以開臨時會,不排除調漲民生電價」,讓電價不確定性更大。

而與電價息息相關的就是國內物價,賴總統上任以來,中間雖受颱風災害影響國內農作物價格,但長期物價趨勢都在往下走。

據主計總處所公布最新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統計,4月CPI為2.03%,距離被視為「通膨警戒線」的2%,只差0.03個百分點;核心物價指數(不含食物、能源類)已經連續13個月低於2%。

台灣物價在疫情後難以維持,2021年8月、三級警戒期間,台灣物價就拉至2%以上,最高曾達到3.59%,近年來僅有少數時間跌回2%內,其餘均維持在通膨警戒線之上。

主計總處說明,台灣核心物價指數已長時穩定在2%以內,隨著今年國際油價頻頻走跌,同時間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呈走強,這都會讓國內進口燃料價格及原物料都呈現下滑,對於國內物價走跌有幫助,預期有機會可以讓物價穩定跌回2%。

然而,CPI數字回跌至2%,並不代表民眾真的有感。首先,CPI是與前一年物價比較出來,因此當物價已經連續好幾年維持2%以上,民眾並不會通膨消除後,就感受到物價回跌的可能性。

其次,即便4月整體CPI跌至2.03%,房租、外食費、家庭管理費用、醫療費用等與民眾生活相關的民生必需品及食物類價格都還維持在2.4%至3%以上,尤其台灣外食群族眾多,外食費用調漲更加有感。

總結而言,國內物價受到國際大環境影響,未來預期將會持續走跌,有望在今年結束通膨狀況。但是當政府對於電價穩定無法維持,隨時傳出可能調漲電價訊息,就可能導致民眾、店家產生預期心理下,選擇在物價上反映尚未調漲電價,將會無助於物價維持穩定。



相關新聞


卓榮泰放大絕!非核家園恐「漲電價」 黃暐瀚曝3大原因


經委會審特別條例 賴士葆:2028年前保證不漲電價才撥補台電千億


產業界憂慮電價再度調漲 工總籲請朝野支持台電千億撥補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