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3°
( 23° / 23° )
氣象
2025-09-25 | 今日新聞

印度將成台商投資新星?學者:仍存在短板

印度將成台商投資新星?學者:仍存在短板
印度是否將成新南向政策下的台商投資新星?學者認為,印度仍存在兩個問題。(圖╱取自Unsplash)

[NOWnews今日新聞] 台灣與印度的經貿關係近年加速升溫。雙邊貿易額從2006年的20億美元,一路成長至去年的106億美元,寫下新高,而鴻海、和碩等科技廠近年也紛紛在印投資擴產,印度是否將成新南向政策下的台商投資新星?學者認為,第一,印度存在種姓制度問題,企業難以管理;第二,基礎建設仍不足,且在關稅影響下,台商布局海外仍以歐美市場為主。

台灣自2016年推動「新南向政策」,目標深化與印太地區的經貿連結,包括東協、南亞、紐澳等;而印度自1991年啟動「東向政策」(Look East Policy),試圖強化與東亞國家的合作。雙方政策在戰略方向上不謀而合,也為台印貿易鋪出新通道。

在此之下,台灣對印度出口近年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財政部統計,雙邊貿易額從2006年的20億美元,一路成長至去年的106億美元。尤其電子零組件躍升為最大出口項目,經濟部資料顯示,2018至2023年間,台灣對印度的電子機械與電子產品出口增長418%,金額增幅達35.3億美元。

爆發式的成長,也讓雙邊的貿易合作的距離越拉越近,許多台商也赴印度投資布局,比如鴻海、緯創、和碩等台廠近年紛紛在印擴產,其中鴻海在清奈以外設有多處生產據點,協助印度發展在地電子製造供應鏈,產業界也驚喜印度是否將會成為下一個大規模投資的新興,更能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卻給出不同的答案,他指出,印度一直以來是台灣政府和企業。特別是具有規模經濟的公司比如鴻海,從來沒有放棄過的市場,但印度存在的問題,首先,種姓制度管理困難;第二,印度基礎建設還不到位。

邱達生認為,種姓制度是「根深蒂固」的,是沒有辦法改變的短板,但基礎建設有機會逐漸提升,台灣目前布局海外仍以歐美市場為主,台商投資海外市場,或是布局供應鏈,最終產品還是賣到歐美,特別美國是台灣現在最大的出口市場,同時,印度現階段有50%的對等關稅,這也要考量進去,「近期未來我是不覺得有特別強勁的需求」,他直言,最主要仍有這些問題,以及美國關稅的限制。

不過,邱達生也強調,印度未來的潛力還是存在,即勞動力年輕、政府積極吸引外資投資,印度本身政策就希望國家經濟轉型及提升,因此長期而言,成為下一個台商投資、出口的「新大陸」還是指日可待的。



相關新聞


今年首例「副傷寒」本土個案!外籍男曾赴印度 感染源待釐清


為搶iPhone 17大打出手!蘋果印度孟買門市爆衝突 顧客互搧耳光


蘋果折疊iPhone要來了?傳搶先在台灣試產 計畫明年印度接棒量產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