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3°
( 23° / 23° )
氣象
2020-07-23 | 網路行銷

電商採買保健品成常態!但疫情之下,還有哪些「隱藏版」的消費行為沒被發現?

電商採買保健品成常態!但疫情之下,還有哪些「隱藏版」的消費行為沒被發現?

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籠罩,人人自危,除了搶買口罩、勤洗手以外,民眾對於保健議題的關注急速升溫,保健食品銷量也「疫」飛沖天。對品牌來說,這波受到疫情帶動,而從線下的藥局、超市轉到線上網購的新族群到底長什麼樣?他們在買哪一類的保健品?怎麼買?背後又反映出哪些不同的消費者行為?對品牌來說,透過PChome累積的電商大數據,與投放在Google廣告而得到的消費者輪廓相比,又可以看出哪些不同之處?

以今年上半年大家瘋買的保健品為例,電商平台分析出的消費者輪廓,就比Google所看到的更為多元。PChome電商數據發現,超過五成的網友每月花在保健品上的金額在500元~2000元區間,且習慣吃1~3種保健品,其中36歲~45歲的民眾占比最多。這些消費者正是「上有高堂父母、下有待哺幼兒」的「夾心族」,反映出的消費者行為顯示,這群人購買保健品時「重質不重量」,且習慣選擇高價、少量的方式購入。

此外,不只是保健品,受到疫情影響,原本習慣去實體超市補貨的,全都轉到線上。疫情期間,包括抗菌清潔用品、衛生紙、食品飲料、保健品的線上銷量大增,可見消費者行為已在疫情衝擊下全面改變。

在採購習慣上,益生菌/膳食纖維、維他命B/C是各世代消費者在疫情後的保健優先選擇;若從其他購買的保健品類型來看,可看出30世代注重好體力、睡眠品質;40、50世代則偏好成人營養品、靈芝類來增強抵抗力。

那麼,對品牌來說,哪一類型的保健品廣告最吸引消費者呢?根據PChome電商數據顯示的結果,價格、代言人不是PChome消費者購買保健品的優先考量因素, 搬出認證、成分/製造地,再搭配消費者視角制定廣告,才是進入消費者購物車的決勝點。

此外,PChome電商數據也顯示,瀏覽的消費者多半為知識型又挑剔,且通常已熟知保健品的成分及功能性, 搭配踩痛點的消費視角素材才能吸引他們的目光。

國內疫情趨緩,生活看似回歸正常,但事實上疫情對於台灣的消費者行為,已經產生了天翻地覆的影響。用網購採買日常商品,已經成為「全民運動」,更讓電商平台就算在同個時間也能捕捉到與Google大不相同的獨特行為數據,成為品牌制定廣告策略時的重要指標,把消費者輪廓看得更細、更清楚。

若品牌想要廣告策略更為完整,那就在Google、Facebook之外,加上「電商數據」作為決策依據,將可讓數位行銷策略更到位,也更能精準打入消費者的採購圈,提高最終的轉換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