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6°
( 16° / 15° )
氣象
2025-02-10 | 商傳媒

中國成熟製程晶圓廠崛起 恐衝擊台灣半導體產業版圖

中國成熟製程晶圓廠崛起 恐衝擊台灣半導體產業版圖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路透》報導,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再度重返白宮,美中貿易衝突的態勢越演越烈,儘管在某種程度上為台灣晶圓廠帶來轉單效應,但中國晶圓廠的快速擴張仍對台灣業者形成壓力。

近年來,中國積極投資成熟製程,並透過政府補助及低毛利策略,削弱台廠競爭優勢。根據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統計數據,2024年中國在成熟製程市場的全球產能占比達34%,台灣為43%;然而,預測顯示至2027年,中國市占將超越台灣,而韓國及美國的市占將持續下滑。

聯電對此表示,全球產能擴張對產業帶來嚴峻挑戰,為求生存,公司正與英特爾(Intel)合作開發更先進製程,並擴展業務範圍,以降低對成熟製程的依賴。

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回應,成熟製程晶圓廠若不轉型,將難以抵擋中國的低價競爭。黃崇仁並透露,力積電計劃減少顯示驅動IC與感測器晶片業務,改為發展3D堆疊技術,透過邏輯與記憶體整合,提升運算效能並降低功耗。

業界人士透露,近年來中國晶圓廠在客戶拓展上更為積極,尤其是在消費電子相關領域,例如面板產業,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要求台灣IC設計公司改由中國晶圓廠代工,以符合中國當局推動的供應鏈本土化政策。此外,中國國企如中國移動(China Mobile)與中國電信(China Telecom)亦提高對國產零組件的要求,進一步擠壓台灣業者的市場空間。

美國政府對中國晶片產業的制裁措施,或許能在短期內為台灣晶圓廠帶來喘息空間;不過,美國總統川普曾表態,若重返白宮,將對美國以外生產的半導體課徵最高100%的關稅,這將為全球半導體產業帶來更大不確定性。

面對中國市場競爭激烈及國際政經環境變化,台灣晶圓代工業者開始調整策略,朝向更高階製程或專精技術發展。例如,部分台灣IC設計公司已經接獲更多來自國際客戶的訂單,要求在中國以外的晶圓廠生產,以避開地緣政治風險。一位業界高層人士透露,自2023年以來,已有多家國際客戶明確表示,不願意讓產品貼上「中國製造」的標籤。

儘管面臨中國成熟製程晶圓廠的低價競爭,台灣業者仍具備製程穩定性及良率優勢。至於未來,如何強化技術差異化並尋求新的市場機會,將成為台灣半導體業者在全球市場中的重要課題。


中國成熟製程晶圓廠崛起 恐衝擊台灣半導體產業版圖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