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擬深化晶片自主抗衡美國 習近平推「製造強國」計畫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彭博》報導指出,在美國總統川普升高對中國科技與貿易壓力之際,北京當局正醞釀新版的「製造業戰略」,預示在接下來十年,中國將持續強化高階科技自主能力,並試圖鞏固其「製造強國」的地位。
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國務院正在草擬新版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替代方案,並將半導體製造設備列為優先發展項目之一。由於原版計畫曾遭美歐批評加劇貿易不均,此新版可能更換名稱以避免敏感爭議,但戰略方向依舊朝向科技關鍵領域攻堅。
此外,中國同步準備2026年將啟動的第十五個「五年計畫」,目標是在未來中長期內維持製造業占GDP比重的穩定比例;儘管美方意圖以關稅、出口管制,促使中國經濟轉向內需消費,但中國領導階層顯然無大幅讓步意願,現階段仍視「製造業」為經濟與國安的根基。
針對消費占比是否納入明確指標,有知情官員透露,目前傾向不設數字目標,因中國政府工具有限,難有效激勵家庭支出,政策仍以穩定為主。目前中國家庭消費僅占GDP約40%,遠低於美歐先進經濟體的50%至70%;同時,固定投資比重亦高達40%,其中製造業仍占主導地位,反映經濟結構未明顯轉向內需導向。
在美國加重對中國科技壓力之際,中國政府對晶片與人工智慧等核心技術正加碼押注。中國AI新創DeepSeek模型引發話題,為當局戰略方向注入強心針。習近平5月19日於河南省一座軸承工廠視察時指出:「必須堅定不移發展製造業,自主掌握關鍵核心技術」。
儘管中國企業靠過去的進口設備,近年在半導體技術上有所進展,但由於受限於美、日、荷對高端光刻機出口的限制,北京已將建構「本土製造設備產業鏈」視為國策重中之重,等同與美國強化本土供應鏈的「去風險」政策正面對抗。
中國政府研究機構近月針對「新質生產力」展開規劃,涵蓋電動車、太陽能與新型電池材料等,並明確指出要突破成長瓶頸與擴大內需將成「十五五」規劃(中國第15個五年經濟計劃,年期為2026至2030年)的雙主軸。
《中國製造2025》原版自2015年提出,目標是於2035年躋身全球中階製造強國,2049年建國百年時達成高階製造大國。根據彭博經濟研究資料,該計畫已在13項核心技術中達成5項領先、7項快速追趕。
然而,川普政府近期於日內瓦談判後,雖稍微降低對中國的平均關稅至約40%,但關鍵高科技領域如晶片與綠能裝備仍維持高壓政策,戰略脫鉤意圖明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於5月12日接受《CNBC》訪問時指出:「中國需要更多消費,我們需要更多製造,雙方其實可以合作重整平衡,只是看中國願不願意」。
目前,外界預期「十五五」規劃將於2026年3月全國人大會議對外公布,而新版製造計畫可能提前單獨亮相,顯示中國將持續走製造立國之路。

最新財經新聞
-
-
傳外國人炒房致東京房價飆漲 日本政府擬調查
(6 小時前) -
友達:努力轉型盡快獲利 目標以盈餘發放股利
(6 小時前) -
助台廠海外布局 經長:美國投資貿易服務中心年底成立
(7 小時前) -
響應高雄亞資中心 KPMG、資誠啟動整合式服務平台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