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30° / 27° )
氣象
2024-06-14 | GNN新聞

《決勝時刻:黑色行動 6》製作團隊聯訪 以革新與復興挑戰前所未有的機遇

由 Activision 旗下 Treyarch 工作室領銜開發,預定 10 月 25 日全球同步推出的暢銷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決勝時刻》系列最新作《決勝時刻:黑色行動 6(Call of Duty: Black Ops 6)》(Xbox Series X|S / Xbox One / PS5 / PS4 / PC),在日前的媒體活動與 Xbox Games Showcase 會後直播中揭露初步資訊。製作團隊核心成員日前接受巴哈姆特 GNN 等亞洲媒體訪問,分享這款新作的製作理念與特色詳情,供玩家參考。






決勝時刻:黑色行動 6》是暢銷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決勝時刻》分支的《黑色行動》系列第 6 代作品,製作團隊以「重新定義《決勝時刻》的未來」為目標,採用了顛覆以往系列的故事劇情,以及包含系統與介面等各方面的革新與復興。劇情戰役模式銜接前作《黑色行動冷戰》,帶來高動態的即時遊戲體驗,從大規模的戰爭場面和刺激火爆的動作時刻,到高風險的搶劫行動和詭秘的諜報活動。多人遊戲模式將於首日提供 16 張地圖,回歸的經典回合制殭屍模式則是會提供 2 張全新地圖。遊戲上市後將持續更新加入更多內容。


劇情戰役模式相關



劇情戰役模式的聯訪由副創意總監邁爾斯‧萊斯利(Miles Leslie)代表出席。

首先談到這次之所以會採用數字的《6》來命名的理由,主要用意是希望讓更多《黑色行動》系列的玩家回歸,所以採用了更直覺的數字來命名,讓大家一看就知道「《黑色行動》回來了!這次是系列第 6 代!」。當然這並不是說之前的《黑色行動冷戰》有什麼不好,《黑色行動冷戰》確實就是《黑色行動 5》,而《黑色行動 6》是基於《黑色行動冷戰》的基礎所打造的。

當被問到在《黑色行動冷戰》中阿德勒的登場,是否就已經替《黑色行動 6》的故事埋下伏筆時,萊斯利表示,自己參與過每一款《黑色行動》遊戲的製作,其實每次都不知道誰生、誰死。只不過阿德勒在《黑色行動冷戰》中確實引起不少粉絲的共鳴。當初他在東柏林任務中登場,坐在椅子上抽菸的模樣看起來很酷,那一刻幾乎每個人都會說「就是他了!」。而且阿德勒的性格很契合《黑色行動》系列,所以製作團隊最終選擇讓他在《黑色行動 6》登場。除了阿德勒之外,製作團隊在這次的新作中也向從《黑色行動 1》就沒有缺席過的元老法蘭克‧伍茲致敬,同時導入新的面孔如特洛伊‧馬歇爾、珍‧哈洛、瑟瓦提‧杜馬斯和菲利克斯‧紐曼。





  • 羅素‧阿德勒







  • 法蘭克‧伍茲



關於來自社群的意見回饋,萊斯利表示,製作遊戲時,並不能一味只聽粉絲的意見,否則到最後只會一事無成。這次主要順應社群意見回饋的,應該就是對阿德勒這個角色的共鳴了。很多粉絲喜歡這個有點瘋狂、有充分理由幹壞事的傢伙,這感覺很 “黑色行動”,所以製作團隊就決定讓他留下來了。此外,「全向衝刺」系統的導入也是一項重大措施,這讓製作團隊徹底改變了《決勝時刻》在移動方面的玩法。

萊斯利接著分享了這次登場的新角色。珍‧哈洛是團隊的領導者,行事有條有理,是每個人都想求助她幫忙解決問題的人。特洛伊‧馬歇爾是小隊的領導者,最終做出決策的關鍵角色,也是他自己最喜歡的角色,就像是去除暴躁脾氣、一個更好版本的伍茲。還有兩名老敵人,包括前東德祕密警察 Stasi 成員的科技天才菲利克斯‧紐曼,是伍茲過去就認識的人,玩家必須依靠他來找出 CIA 的臥底,因為小隊已經無法再使用 CIA 的人員了。還有賽葳緹‧仲馬,她是一名在黑暗中行動的殺手,有點唯利是圖,不過行事都是基於正確的理由。他們都是在冷戰結束後,被原本所屬的組織與團體視為邊緣分子的人,迫於情勢而打破原本的立場團聚在一起。





  • 特洛伊‧馬歇爾







  • 菲利克斯‧紐曼(左)與賽葳緹‧仲馬(右)



萊斯利進一步說明表示,劇情戰役模式的故事集中在 1991 年,雖然不是最近的事情,不過比起更早遠的 80 年代來說,許多 “老人”(笑)是親身經歷過這個年代的,很多這個年代的風雲人物甚至還未成為歷史人物,像是比爾‧柯林頓。不過遊戲的設定僅止於 1991 年,並不會觸碰到之後的世貿中心爆炸案(1993 年)。





  • 波斯灣戰爭(1990 年~1991 年)



當被問到劇情戰役模式的總遊玩時長時,萊斯利表示,因為每個玩家的遊玩方式不同,所以他們並不打算談論具體有多長,而是以正確的方式把故事講好,讓大家滿意。製作團隊覺得目前規劃的遊玩時長很契合故事的安排,感覺很好。對於那些想花更多時間遊玩的玩家,可以嘗試在某些任務中選擇不同的路線。舉例來說,在「首都車站」關卡,需要完成潛入政治募款餐會的任務,此時就可以透過不同的手段來達成目標,像是威脅參議員的妻子,假扮成記者臥底,或者是匿蹤伺機潛入等。







多人遊戲模式相關



多人遊戲模式的聯訪由副設計總監麥特‧斯庫隆司(Matt Scronce)代表出席。

首先被問到這次重大變革之一的「全向衝刺」緣起,斯庫隆司表示,遊戲中的黑色行動特工都是最頂尖的人員,理應能做到最敏捷靈巧的行動。因此製作團隊參考了現實世界最頂尖的運動員,包括美國與歐洲的足球選手、網球選手、NBA 籃球選手等,發現這些頂尖運動員有辦法朝任何方向快速移動,而不像一般人那樣只能朝前方衝刺。於是製作團隊進一步思考之後,重新定義了遊戲的移動方式,開發出「全向衝刺」這套機制。

在「全向衝刺」的開發過程中,製作團隊做出很多嘗試,其中也有不少失敗,不過最終覺得能朝各個方向衝刺感覺真的很好。不過不只有衝刺而已,其中還整合了前撲、滑行與轉身等動作,有大量的工作要完成。






「全向衝刺」是《黑色行動 6》的基礎,一體適用於劇情戰役、多人遊戲與殭屍等模式。不過與之配套的「智能移動」則是可以讓玩家自由設定是否開啟。這套機制主要是希望玩家能專注在自己想透過移動達到的 “結果”,而非達到的 “方式”。因此在開啟後可以減少衝刺、翻越與蹲下等動作的按鍵操作。不過就像賽車遊戲的輔助駕駛功能一樣,還是有玩家偏好全手動的操作,所以製作團隊保留了開關的功能給玩家選擇。

對於如何減輕新手玩家進入多人遊戲模式的障礙部分,製作團隊聚焦在如何手把手地引導玩家熟悉遊戲的機制,這點不論是對劇情戰役模式或是多人遊戲模式都一樣。第一步是先讓玩家參與進來,並為提供玩家基礎知識。前面提到的「全向衝刺」與「智能移動」就能發揮一些協助。此外,包含武器配置,操作動線、使用者介面呈現以及對戰對手匹配等,都是這次簡化的目標。更多關於多人遊戲的詳情會在今年稍晚跟大家分享。








當被問到「抬頭顯示器(HUD)優化」的功能,是否允許玩家完全自訂所有顯示物件的位置時,斯庫隆司表示,雖然就技術層面來說,是可以做到讓玩家自由搬動所有 HUD 物件的位置,不過實際觀察發現,物件的移動牽一髮動全身,實際上真正有意義的配置並沒有那麼多種。所以製作團隊會提供有限的預設選項。






對於這次《黑色行動 6》將成為首款上市首日加入 Game Pass 陣容的《決勝時刻》系列遊戲,斯庫隆司表示,其實這個決策對遊戲的開發並沒有造成影響,畢竟遊戲已經開發很多年了,最初 Activision 甚至都還沒加入微軟。首日加入 Game Pass 對製作團隊比較有可能帶來的挑戰,是上市當天會有比以前更多的玩家湧入遊戲中,包括之前沒有玩過《決勝時刻》系列遊戲的玩家。因此重點在於如何讓廣大玩家了解《黑色行動 6》到底是在玩些什麼?到底要怎麼玩?對製作團隊來說,這是個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是個前所未有的機遇。







遊戲資訊




  • 遊戲名稱:決勝時刻:黑色行動 6


  • 遊戲原名:Call of Duty: Black Ops 6


  • 遊戲類型:第一人稱射擊


  • 對應平台:Xbox Series X|S / Xbox One / PlayStation 5 / PlayStation 4

    PC(Battle.net / Microsoft Store / Steam)

    ※ 支援 Game Pass(Ultimate / PC / Console)


  • 發售日期:2024 年 10 月 25 日


  • 建議售價:尚待確認


  • 支援語言:繁體中文 / 英文等


  • 遊玩人數:1 人(連線最多 12 人)


  • 遊戲分級:尚待確認


  • 開發廠商:Treyarch / Raven Software 領銜開發,Activision Central Design、Activision Central Technology、Activision QA、Activision Shanghai、Beenox、Demonware、High Moon Studios、Infinity Ward 和 Sledgehammer Games 支援開發


  • 發行廠商:Activision


  • 官方網站:https://www.callofduty.com/tw/zh/blackops6

最新遊戲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