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0°
( 32° / 28° )
氣象
2025-08-01 | GNN新聞

《沉默之丘 f》一手試玩報導 以美醜共融的和風題材詮釋系列經典的精神恐怖體驗

KONAMI 攜手台灣泥巴娛樂團隊共同製作,預定 9 月 25 日在 PS5、Xbox Series X|S 與 Steam 推出的經典恐怖冒險遊戲新作《沉默之丘 f(Silent Hill f)》在日本舉辦媒體體驗會,邀請到製作人岡本基、概念美術伊藤暢達、配樂山岡晃,以及開發團隊泥巴娛樂的遊戲製作人李健源與遊戲總監楊承圃等核心成員與會,介紹遊戲特色,並首度開放媒體搶先試玩。以下將透過圖文報導帶大家一窺究竟。






沉默之丘 f》是《沉默之丘》系列的全新作品,以 1960 年代的日本為背景,展現一個因唯美而更顯驚悚的世界。由擅長謀殺、心理與超自然恐怖題材的日本知名遊戲創作者竜騎士 07(代表作《暮蟬悲鳴時》系列)編劇,插畫家 kera 擔任怪物與角色設計,岡本基擔任製作人,並由台灣遊戲開發公司泥巴娛樂擔任開發。


沉默之丘 f》遊戲特色



遊戲採用主流的 Unreal Engine 5 開發,以 4K 超高畫質栩栩如生描繪出 1960 年代的古老日本。故事舞台設定在以日本飛驒金山町為藍本的山間小鎮「戎之丘」,地方雖小但有著曲折路徑與被稱為「筋骨」的高低差複雜地形,宛如迷宮。在巷弄死角、迷濛大霧與昏暗光線交織下視野大受限制,營造出危機四伏的緊張感。






遊戲以「因美麗而令人戰慄」為核心理念,保持著心理恐怖的本質,同時強調和風恐怖特有的美麗與恐怖並存特色。整個世界充滿矛盾的元素,如同一幅混合了 “美麗” 與 “醜陋” 的畫作,模糊了詭異與令人不安、唯美與令人屏息之間的界線。儘管故事本身或許嚴肅沉重,但這個世界卻依然帶有一種奇異而引人入勝的魅力。






作為《沉默之丘》系列的一大特色,《沉默之丘 f》中收錄了直擊 “心靈” 的神秘解謎,其謎題的設計融合了日式風格與場景相契的巧思。這些謎題不僅僅是遊戲中的障礙,更蘊藏著解開角色內心深處的線索與暗示。

遊戲採用有別於以往系列作的純近距離戰鬥動作系統,所有的武器都是近距離戰鬥特化,如鐵管、球棒、短刀、薙刀等。玩家無法再像以前那樣依靠槍枝等遠距離武器對抗敵人,而是必須要與敵人近距離周旋,偶爾還會陷入被複數敵人包圍的狀況。必須活用「閃避」、「攻擊」、「重攻擊」等手段臨機應變。

遊戲中玩家必須妥善管理四大關鍵資源,分別為主角的「體力」、「持久力(精力)」、「精神力」以及武器的「耐久度」。體力攸關主角的生死。持久力是施展閃避、攻擊等動作的基礎。精神力可以用來抵抗各種詭異存在、專注心神。耐久度代表武器的狀態,耗盡後武器會損壞無法使用。除此之外,還可以藉由「預判」敵人行動,抓準時機施展「閃避」與「攻擊」,就能觸發精確閃避與精確反擊,讓持久力瞬間恢復。

遊戲導入成長要素,冒險途中會有許多「神龕」型態的儲存點,玩家除了可以在此保存進度喘口氣之外,還可以將沿途獲得的「供品」奉獻給神明,換取稱為「功德」的點數。可以使用「許願繪馬」搭配功德來強化主角能力,或是花費功德來抽取具備特殊效果的「御守」裝備。這些強化成果可以繼承到第二輪遊戲使用。

沉默之丘 f》將收錄 5 種不同的結局,包含系列代表性的「UFO 結局」在內。雖然第一輪的結局固定,不過從第二輪開始,就能挑戰不同的結局。故事會隨著主角雛子的行動與選擇而變,遭遇的頭目跟劇情的發展都會根據路線而變。其中不但可探索的區域會擴大,能進去原本進不去的地方,還會有全新的過場演出。

遊戲再次請到系列元老的山岡晃擔任作曲家,挑戰與以往不同的和風恐怖樂曲。同時導入 3D 音效技術,讓玩家彷彿能感受到來自暗處或是背後的細微蠢動,營造出沉浸感與臨場感十足的恐怖氛圍。隨著場景推進,音效也隨著不同地點千變萬化,與不斷變化的景色互相呼應,進一步加深玩家的不安感與危機感。


故事



日本昭和時代,在一個寂寥的山間小鎮──戎之丘,住著一位平凡的女高中生──深水雛子。

她的日常生活雖黯淡無奇,卻與其他青春期男女並無不同。

然而,平穩的日常竟在一瞬間變得面目全非。

熟悉的小鎮被濃霧包圍,披上讓人毛骨悚然的面紗。

鎮上不見居民的蹤影,取而代之的是藏身霧中的怪異之物。






探索變樣的小鎮、解開神秘的謎團、挺身戰鬥守住性命,只為活著走出霧中。

活下去,以面對無法逃避的選擇。

活下去,以奪取不得留下的生命。

她會做出美麗的選擇,

抑或令人顫慄的選擇?

一段攸關選擇的故事。如此美麗,卻又令人顫慄。







沉默之丘 f》實機試玩體驗



現場首度開放媒體試玩《沉默之丘 f》,使用的是開發中的 PS5 正式版,已經包含繁體中文在內的 13 種語言字幕,語音有收錄英語跟日語,不過現場僅允許選擇日語。總試玩時間約 4 小時,最多可以遊玩到雛子在中學教室睡著的部分。可以選擇著重解析度的「畫質」模式或重流暢度的「效能」模式,編輯因為有著易 3D 暈的老毛病,所以照舊選擇了效能模式,可以察覺兩種模式的原生解析度有相當的落差。

遊戲一開始會讓玩家選擇整體的難度,有專注在體驗劇情的「故事」跟挑戰性較高的「動作」兩種。這次沒有把戰鬥跟解謎兩者的難度分開,而是綁定在一起。遊戲途中可以更改難度,比如說當以挑戰性較高的動作難度來遊玩,但是途中死掉太多次的話,遊戲就會問你要不要改成比較簡單的故事難度。不過一旦這輪更改成故事難度,之後就不能再改回動作難度了,只能以故事難度一路玩到底。


劇情



遊戲一開始,會以插畫跟旁白的方式介紹這次的主角「深水雛子」,她是一名處於青春期的少女,從小就喜歡跟男生玩在一起,因此被同年齡的女生孤立。年幼時孤獨的她經常會跟自己的洋娃娃傾訴心聲,不過這個洋娃娃後來不知丟到哪裡去了。在壞脾氣大男人的父親與受氣包小女人的母親眼中,雛子是一名叛逆的女兒,不像姊姊那麼聽話。不過姊姊在出嫁之前一直都很照顧她。因為從小就跟男生玩在一起,所以雛子擅長運動,還參加過田徑部。這多少可以解釋,為什麼像她這樣一位女高中生能拎起鐵管跟一堆超自然怪物周旋。





  • 深水雛子(飾演 / 配音:加藤小夏)

    本遊戲的主角。正處於青春期的少女。

    面對來自父母、環境、朋友與世俗的期待,時常感到不知所措。

    小時候開朗活潑,如今卻難以發自內心地表達情感。



某天,雛子照慣例與爆脾氣的父親鬧得不愉快,於是出門到大家經常聚集的雜貨店千鶴屋找同學,卻發現鎮上空無一人,氣氛相當詭譎。途中她遇見幾位同學,包括神社社主之女的五十嵐咲子,有點愛管閒事的西田凛子,以及從小就無視男女之別把雛子當成 “夥伴(あいぼう)” 的岩井修。幾人聚首沒多久,就遇見隨著大霧與深紅彼岸花來襲的詭異現象,眾人在倉皇逃離的過程中陸續走散。這場和風恐怖冒險的故事就此展開。





  • 岩井修(飾演 / 配音:大崎捺希)

    雛子的青梅竹馬,自小稱呼對方為夥伴。

    能夠不分男女和任何人來往,在這個時代可說是相當稀奇的存在。

    家人代代都是藥師,其本身也對藥物十分瞭解。



這段前情提要的劇情演出中,雛子的雙親雖然有出現在鏡頭中,但都沒有露臉,最多只能在家中的照片中看到他們的形象。而姊姊更是只有聲音演出,連結婚照中的臉孔都是模糊的。這樣的呈現手法似乎是暗示這段經歷其實是憑有限的資訊 “腦補” 出來的,不過真相是否如編輯猜測就不得而知了。

隨著故事的進展,雛子將與其他同學重逢。為了逃出這個異變的小鎮,眾人將跟隨線索四處探查,對抗從大霧現身的怪異之物,逐步挖掘深埋此地的古老傳說。玩家也會逐漸意識到雛子的身分隱藏有重大的秘密。

在探索裏世界「黑暗社殿」的時候,可以在書庫中找到一些紀錄,其中透露居住在當地的幾個家族,其實自古以來就是各有所司的世家。像主角雛子的深水家,姓氏來源跟彼岸深淵的赤色泉水有關,咲子的五十嵐家是代代操持祭祀的家族,唯一男角的修則是藥師世家。這一切似乎都跟當地的「毒水水龍」傳說有關,該傳說提到毒水水龍被鎮壓在地下,會透過水井的管道來呼吸,所以不能隨意阻塞水井以免招來水龍作祟。





  • 五十嵐咲子(飾演:滝瀬妃夏 / 配音:合田絵利)

    雛子和修的朋友。個性不拘小節、我行我素。

    是個能夠看見神秘之物的少根筋少女。

    身為神社神主的女兒,舉辦祭祀活動時會當起巫女來幫忙。



這樣的背景呼應了《沉默之丘》系列一貫的設定,那就是描寫土地所承載的記憶與故事,以及痛苦或黑暗的歷史。只不過這次的地點不在那個被稱為「沉默之丘」的美國小鎮,而是日本的山間小鎮「戎之丘」。





  • 西田凜子(飾演 / 配音:飯島優花)

    雛子和修的朋友。喜歡照顧別人卻又有點多管閒事的乖乖牌。

    對於流行很敏感,也有著豐富的戀愛知識。

    最近似乎對修有點在意。




探索



遊戲延續系列一貫的恐怖冒險玩法,玩家將操作雛子,隨著劇情發展探索這個異變的山間小鎮。以往系列作的舞台都是設定在美國,對台灣玩家來說就是一個非日常的異國環境。不過這次的舞台是設定在 60 年代的日本山間小鎮,對台灣玩家來說顯得親切很多,大概就像是去日本山裡的溫泉鄉觀光那樣的感覺,有些日常的元素甚至在曾被日本殖民的台灣也有遺留。

作為舞台的戎之丘坐落在山間,除了日本城鎮典型的狹小曲折巷弄之外,還多了高低差。比起道路寬闊的美國小鎮沉默之丘來說,路徑就顯得更為複雜,不只是經常需要穿過窄小的巷弄,甚至還得爬上爬下。從一樓開門進去,上二樓開窗翻出去之類的路線也是家常便飯。伴隨而來的是大量的視線死角,加上瀰漫的大霧阻礙視線,常常一個拐彎被突如其來的怪物嚇到,這樣的安排確實顯著強化了探索未知的恐懼感。






一如系列作慣例,遊戲中同樣提供了貼心的地圖,隨著腳步的前行,雛子會將經過之處的狀況以筆標記在地圖上,像是哪條路被堵死、哪個門可以打開、哪邊有神龕(儲存點)之類的。在探索的過程中活用地圖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不過因為這次有大量高低差,單看平面的地圖有時候會不太容易理解具體走法。

除了 “現實世界” 的戎之丘之外,當雛子失去意識的時候,還會來到作為 “裏世界” 的「黑暗社殿」,此處會有一個神職人員打扮、戴著面具遮掩臉孔的神秘男子引導雛子的行動,還有不少揭露故事秘辛的線索。雖然這名假面男子態度親切語氣溫柔,但渾身上下洋溢著詭異的氛圍,讓人摸不清他究竟是何居心。






此外,故事開始有提到的那個主角兒時伴侶的洋娃娃,雖然之前已經遺失,不過現在經常會伴隨著提示或警示雛子的文字訊息出現在探索的路途上。感覺像是某種潛意識化為洋娃娃的形象在引導著自己(玩家)。


解謎



探索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就是「解謎」與「戰鬥」兩個部分。解謎的部分一如慣例,就是透過尋找關鍵物品與線索來破除眼前的阻礙。雖然遊戲採用的是和風題材,不過並沒有加入那種只有熟悉日本文化或語言才能理解的謎題。舉例來說,有一個需要依照特定順序排列祭品的謎題,原本編輯以為線索可能與祭品的意涵有關,但看了老半天也沒看出端倪,後來嘗試切換成日文甚至英文也都看不出來。最後把祭品轉了一下方向,這才發現原來只是個簡單的圖案對應,自己想太多了。後面的謎題基本上也是如此,不論使用哪一種語言玩,基本上都不影響解謎的思路。






試玩過程中還會遇到另外兩個規模比較大的謎題。一個是黑暗社殿中的圖案鎖,這個同樣也是依照線索從各種繪馬中找出對應的圖案組合來解開,只不過來回查詢比較費工一點。另一個則是依照線索提示從一群詭異的稻草人中找出正確的稻草人,並隨著正確稻草人的指引找到出路。這邊考驗的是對情境的理解。因為稻草人的表情跟姿勢不是那麼容易理解,搞錯的話稻草人會化為怪物襲擊而來,導致編輯在這邊花了不少體力跟武器耐久度當學費。







戰鬥



沉默之丘 f》的戰鬥部分完全針對近戰特化,沒有任何遠距武器。從背景體設定上來說其實滿合理的,畢竟日本原本就沒有擁槍文化,不像美國那樣隨處可以撿到槍枝彈藥。於是做為唯一戰鬥手段的近戰系統這次有著顯著的強化,動作性變得更強,對資源管理的要求也更高。

首先,遊戲導入了「持久力」的要素,戰鬥中包括攻擊與閃避等動作都需要耗費持久力,不能無腦亂打,需要謀定而後動。如果不慎耗盡持久力,就會陷入力竭狀態,直到持久力完全恢復之前都無法攻擊與閃避。

其次,攻擊分為輕重兩種。輕攻擊消耗的持久力少,傷害小但可以連續出招。重攻擊會消耗大量持久力,傷害大,有機會能遏止敵人的行動,但出招後的硬直很長。對付一般的怪物時,可以先用重攻擊讓敵人停頓,再以輕攻擊作穩定的傷害輸入。不過每種怪物挨了重攻擊後的反應各自不同,需要個別嘗試來確認。

除了常規的閃避與攻擊之外,遊戲還導入動作性更強的「預判(見切り)」類動作,基本上就是抓準時機來施展的閃避或攻擊。在敵人攻擊即將臨身的瞬間成功閃避,就能發動「預判閃避」,畫面會短暫變慢,不但能避開敵人攻擊,還能馬上補滿持久力,展開下一階段的行動。當敵人發動特定攻擊時,會出現一閃而逝的「破綻」,此時只要立刻發動攻擊,就能施展強力的「反擊」把敵人打崩,而且不消耗持久力。但要注意的是敵人的攻擊不見得都有破綻,如果杵在那邊企圖等敵人露出破綻再反擊,等到的有可能是沒有破綻的攻擊。



不只如此,遊戲還導入「精神力」的機制。只要按住「集中」鈕(PS5 為 L2 鈕),就能消耗精神力進入集中狀態,此時整個畫面會進入子彈時間的慢動作狀態,讓玩家更容易掌握敵人動作進行閃避跟反擊。當集中量表集滿時,就可以施展遊戲中最強力的「集中攻擊」,不但傷害力超大,而且不管是小怪或頭目、不管出的是什麼招,都能將之一擊打斷、使其退後。不過精神力跟體力一樣屬於不會自動恢復的消耗性資源,需要靠補給品來恢復,並無法隨意施展。此外,某些具備精神衝擊效果的攻擊也會減損雛子的精神力。

最後是武器的耐久度,顧名思義就是每把武器的狀態,會隨著使用逐漸減少,耗盡的話武器就會壞掉無法使用,需要換一把,或者使用消耗性道具「維修工具組」來恢復武器耐久度。雛子身上最多只能帶三把武器,道具欄的格數也不多(只有少部分道具可以堆疊,但堆疊數量有限)。平時得省吃儉用,把資源花在強敵或是難關之類的刀口上。如果在武器道具缺乏的狀態下遇到頭目戰的話,那可是相當棘手的。身上道具太多的話,記得優先把價值(功德)高的道具拿去奉獻掉,以免之後拿到新的道具時無法帶走。

試玩進度中的戰鬥大都不是強制的,可以選擇避開。畢竟本作是恐怖冒險類型,打倒怪物沒有經驗值之類的報酬,所以能閃就閃、能避就避會是比較有效率的玩法。不過如果過道狹窄,想硬擠過去的話,往往會遭到怪物的擒抱攻擊抓住大失血。另外就是怪拖太多的話風險會大幅成長。因此需要判斷情境來決定打不打。

其中有一場編輯以為是非打不可的戰鬥,其實過關條件根本不是打敗敵人,就是雛子首次對上肉塊型巨大怪物「Ara-abare」的戰鬥。這邊的過關條件其實是把水井絞盤轉上來,而不是把怪物打倒。但一開始編輯沒有意識到這點,以為是要先將怪物打倒再去解機關。結果費盡千辛萬苦打倒的怪物,沒隔幾秒鐘居然又復活了!不論打倒幾次都會復活,編輯這才意識到應該不是硬打。加上戰鬥中一樣可以轉動絞盤,於是就嘗試著把怪物引開、趁牠回來之前的空檔分幾次轉動絞盤,才終於通過。

另一場在之前影片中曝光過的對妖魔化咲子戰鬥則屬於主線強制的頭目戰。這場戰鬥就很考驗玩家對戰鬥系統的綜合靈活運用。有別於一般小怪,妖魔化咲子的攻擊模式多樣,威力大,動作演出也相當華麗。這樣的設定反而更容易掌握應對的時機,只要熟悉每一招的前置動作就可以從容應對,失誤率不要太高就能贏。一般小怪雖然攻擊手段少,但出手時機飄忽不定,而且前置動作極短,反而很難掌握。






具體來說,首先是要觀察並熟悉妖魔化咲子的行動模式,了解每種攻擊的前置動作與應對方式,接著就是透過反覆的見招拆招來持續削減頭目血量。看到她要丟狼牙棒了就往後閃、不要貿然上前,看到她施展有破綻招式的前置動作就知道要抓破綻反擊,看到她突然消失就知道要聽音辨位找出她在哪裡,衝過去打斷她的精神衝擊攻擊,諸如此類。整個打起來很有魂系遊戲的感覺(不過是相對陽春簡單的版本就是了......)。

透過這次的試玩,可以充分感受到《沉默之丘 f》在戰鬥系統所下的苦心。結合以上種種嶄新機制,打造出一個動作性更強、更刺激,但並未偏離系列核心之恐怖冒險的遊玩體驗。畢竟雛子依舊受限於有限的資源,沒辦法開無雙大殺四方。戰鬥只是過關的手段之一,只不過此一手段這次有更多的變化跟樂趣。


怪物



配合舞台的轉變,這次登場的敵人日本味十足,幾種基本的小怪多半都是傀儡、玩偶或是稻草人的型態,包括披著人皮的人偶「Kashimashi」,似乎是由學生變化而成的稻草人「Ayakakashi」,上半身長滿玩偶臉蛋與手的「Oi-omoi」,宛如一座肉山般龐大的「Ara-abare」。此外還有一些只會在神社空間登場的怪物,像是手腳繫著鐵鍊、臉部被挖空、僅憑聲音來捕捉主角位置的怪物,不過圖鑑資料中並沒有給出名字。






真正意義的頭目則只遇到一個,就是上面提到過的妖魔化咲子,初次見到時真的會被其噁心又恐怖的面容給嚇到,但全身上下卻又是聖潔的巫女打扮,背景則是莊嚴的雅樂,充分體現了「美醜並存」的概念。







結語



作為《沉默之丘》系列首款以日本為背景的大膽嘗試,《沉默之丘 f》展現了獨特的日式恐怖美學。藉由柔弱形象的女學生主角,在既熟悉又陌生的年代與舞台中,展現不屈服於命運、堅強對抗逆境的決心。隨著故事的進展與反轉,逐步深入巨大謎團的核心。雖然外表乍看之下跟以往的系列作大不相同,不過核心仍承襲了系列作一貫的精神恐怖主題。完全針對近戰特化的動作系統,則是進一步強化對抗怪物的緊張與恐懼。雖然在畫質細節的打磨上略遜於之前的《沉默之丘 2》重製版,不過確實有掌握到日式恐怖的精髓,整體遊玩下來的感受相當不錯。

而這樣的成果,雖然是源自 KONAMI 原廠團隊的企劃、構思與指導,不過將這些點子轉化為實際遊戲內容的一大功臣,其實是台灣在地的開發團隊泥巴娛樂。在既相似又相異、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化背景下,很好地詮釋了日本獨有的恐怖表現,展現出不俗的開發實力。






雖然編輯跟很多玩家一樣,在第一眼看到,甚至是第一次遊玩這款遊戲的時候,都不禁會聯想起同樣由《沉默之丘》創始者外山圭一郎所打造的另一款經典日式恐怖遊戲《死魂曲》。不過隨著逐步深入,還是可以明顯感受到兩者只是舞台背景類似,但核心大不同,《沉默之丘 f》仍舊依循著系列一貫的精神世界恐怖這條路線上。相信不論是廣大的日式恐怖遊戲愛好者,或者是《沉默之丘》系列的老粉絲,都能樂在其中!





  • 現場提供給與會媒體的禮品盒是以符合遊戲背景的急救箱造型包裝




遊戲資訊




  • 遊戲名稱:沉默之丘 f


  • 遊戲原名:Silent Hill f


  • 遊戲類型:生存恐怖動作冒險


  • 對應平台:PlayStation 5 / Xbox Series X|S / PC(Epic / Steam / Windows)


  • 發售日期:2025 年 9 月 25 日


  • 建議售價:標準版 新台幣 1990 元,豪華版 新台幣 2290 元


  • 支援語言:繁體中文等 13 種語言


  • 遊玩人數:1 人


  • 遊戲分級:限制級


  • 開發廠商:泥巴娛樂


  • 發行廠商:KONAMI


  • 官方網站:https://www.konami.com/games/silenthill/f/as/zh-tw/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遊戲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