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1 | GNN新聞
《超級機器人大戰 Y》製作人來台與粉絲面對面互動 透露對系列重製的看法
萬代南夢宮娛樂製作,已於 8 月 28 日(四)推出的策略模擬遊戲《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最新作《超級機器人大戰 Y(Super Robot Wars Y)》(Nintendo Switch / PS5 / Steam),於 8 月 31 日(日)在台北三創生活園區 Clapper Theater 舉辦上市紀念活動,製作人戸澗宏太特別來台與粉絲面對面互動。
《超級機器人大戰 Y》是讓各種動畫作品中登場的機器人跨越藩籬齊聚一堂,與威脅宇宙和平的敵人戰鬥的策略模擬角色扮演遊戲《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最新作。玩家將在戰略地圖上與敵人戰鬥,賺取經驗值提升駕駛員等級,賺取金錢強化機器人戰力。享受融合各種動畫原作的跨界故事與機器人的帥氣戰鬥動畫。
作為系列睽違 4 年的最新作《超級機器人大戰 Y》,以「右為災厄、左則毀滅 突破宿命吧,鋼之守護者」為主題,一方面根據前作玩家的意見回饋革新了整體使用者介面,一方面重新統整日益複雜的系統,將之融匯為名為「輔助連結」的新要素,進一步延伸系列作為「角色遊戲」的核心宗旨,可以讓參戰作品中不屬於戰鬥成員的角色以輔助角色的身分登場,讓玩家能將自己對作品與角色的愛投注到這些非戰鬥要員的角色上。
除了本篇所收錄、超過 20 部經典與最新人氣機器人動畫作品之外,日前官方也公開了 DLC 的參戰作品,包括《銀河旋風》、《The Big O》、《風都偵探:假面騎士顱骨的肖像》、《鋼鐵吉克》、《Dynamic 企劃原創(蓋特機器人 漆黑漂流者)》、《傳說之勇者》共 6 部作品,分為 DLC ①、② 兩波釋出。
此外,《超級機器人大戰 Y》的免費體驗版目前也已經在 PS5 與 Switch 平台開放下載。
在粉絲的鼓掌聲中登台的製作人戸澗宏太表示,自己是第二次來台,活動前去品嘗了台灣特色的芒果冰與芋頭冰,還造訪了集合各式 ACG 宅物、特別是各種機器人公仔模型的台北地下街。由於遊戲已經於活動前的 8 月 28 日上市,現場大部分的玩家粉絲也已經投入其中,所以在簡單介紹了遊戲的概要與特色之後,他隨即帶來一段從未公開過的主角後繼機介紹。由於這部分涉及遊戲中後期的故事劇情,所以不開放攝影取材。
戸澗宏太表示,兩位主角在故事後半會改搭「盧恩龍(ルーンドラッヘ)」的後繼機。由於主角後繼機是系列中關鍵的要素之一,所以製作團隊打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後繼機的設計。延續名稱中「龍」的概念,外觀設計上進一步凸顯 “龍” 的意象,以更具攻擊性的形象與戰力登場。現場還展示了後繼機的精采戰鬥動畫。
戸澗宏太現場還特別調查了一下粉絲選擇主角的傾向,發現大家偏好選擇女性主角,不過他希望大家可以嘗試挑戰一下第二輪,把製作團隊精心設計的兩名主角故事線都跑過一遍。此外他還透露,只要在遊戲中通關某個名為「◯◯的遺產」的任務,就可以讓另一台主角機加入,不需要到第二輪就可以使用另一台主角機。
在後續與主持人以及玩家的問答環節中,戸澗宏太還透露了眾多關於遊戲開發的秘辛,摘要如下:
問:這次遊戲開發的挑戰?
答:為了系列的永續發展,這次把從《α》沿用至今超過 20 年的自家遊戲引擎替換為通用的 Unity 引擎。
問:「輔助連結」系統的構思由來?
答:延伸自系列精髓的「角色培育」概念,同時統整日益複雜的系統,回歸角色遊戲的原點。
輔助角色在提升到最高的 RANK 4 之後,插畫也會跟著改變,還會有新的閒聊對話。
問:主角的忍者形象的構思由來?
答:最初構思的角色艾蒂卡是一位大小姐,在構思守護她的角色時,覺得「忍者」的形象非常適合。
問:標題中的 “Y” 除了象徵 “分歧路線” 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含意?
答:一方面是依循系列傳統的單一英文字幕標題,讓大家安心,一方面是代表著路線的 “分歧” 與 “交會”。
遊戲中包含服裝設計在內,隱藏了很多以 “Y” 這個意象的巧思,大家可以多多留意。
問:這次招式選單的設計讓不少老玩家覺得有點不太習慣,為什麼會有如此的調整?
答:是根據前作《超級機器人大戰 30》的玩家意見回饋做出的調整,配合遊戲引擎的更換同時更新使用者介面的設計,提供一個讓新玩家更好上手的操作介面。希望大家這次也能踴躍提供意見,作為今後調整的參考。
問:如何在續作中加入新元素,讓老玩家不會覺得無聊,又能吸引新玩家的青睞?
答:因為《超級機器人大戰》的核心宗旨沒有改變過,所以這次製作團隊走的是正統不取巧的路線,抓住系列核心宗旨的「角色遊戲」來開發,一方面慎選參戰作品的經典與新作比例,一方面精簡系統加入新要素。
問:在選擇參戰作品時,是如何拿捏其平衡的呢?
答:首先會針對主力銷售市場進行問卷調查,優先考量大家喜愛的作品、當下有話題的作品、適逢週年紀念的作品等。接著還要考慮作品的世界觀跟劇情是否適合,同時讓參戰作品的年代跨度盡量廣泛且平均。後面還要經過好幾輪的評估考量,最後才能做出決定。這次也有特別跟《超級機器人大戰 DD》團隊密切討論過。
活動尾聲,戸澗宏太對所有喜愛《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的台灣粉絲表示,從《超級機器人大戰 30》推出至今已經過了 4 年,抱歉讓大家久等了,希望大家都能感受到「熟悉的《超級機器人大戰》回來了!」。對他來說,重要的是對機器人動畫的喜愛,能邂逅到新的機器人動畫,能透過遊戲作品讓大家更喜歡機器人動畫,能將遊戲拓展到新的世代。製作團隊最在意的是能否給玩家帶來驚喜。他也呼籲所有喜愛與玩過《超級機器人大戰 Y》的玩家能不吝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感想,藉此培育出更多《超級機器人大戰》的夥伴!
問:《超級機器人大戰 Y》的核心之一是參戰作品的 “故事交錯”,但這個要素一直到上市前的最終階段才終於有所著墨,之所以會這樣安排的原因是?
答:因為參戰作品的交錯是粉絲最為期待的樂趣之一,所以宣傳階段不希望透露太多劇情。
問:在 DLC 中首度加入了超級英雄而非超級機器人的經典特攝作品《假面騎士》,會如此決定的理由是?
答:在 2021 年的《超級機器人大戰 30》時,系列參戰作品就已經來到 274 部,創下新的世界紀錄。為了帶給玩家新鮮感與驚喜感,經過多方考慮之後,這次決定讓《假面騎士》這樣的特攝作品也加入參戰行列。
問:相較於先前的《V》、《X》、《T》、《30》等作品來說,玩家對於這次《Y》的故事劇情評價相當好,製作團隊是如何解構這些參戰作品來實現此一成果呢?
答:先前《30》首度導入可以自由決定任務執行順序的「選擇戰術區域」系統,不過有玩家反應自由度太高,導致故事難以理解,無法感受到參戰作品的交錯。所以這次我們針對這點進行調整,希望帶給玩家更接近以往系列作的感覺。具體來說就是在遊戲初期階段提供高自由度的選擇,但是在後半階段會逐步縮減選擇的自由,集中把想要說的故事說好。這樣的調整目前看來回饋滿正面的,許多玩家都覺得交錯的部分樂趣十足。
問:除了頭兩波 DLC 之外,後續是否有計畫推出除了追加參戰作品以外的新內容呢?
答:目前只規劃了 DLC ①、②,後續要看玩家對這兩波 DLC 的反應來評估。
問:這次沒有提供 4K 畫質的原因是?
答:一言難盡,不過這部分是一開始就決定好的。
問:有玩家覺得這次的使用者體驗(UX)不太順手,之後是否有機會改善呢?
答:我們覺得這次的使用者介面(UI)調整確實有達成當初設定的「讓新手玩家更容易上手」的目標,但我們也知道系列老玩家有自己的習慣,我們會收集大家的意見回饋來作為今後的參考。
問:之前的自家遊戲引擎是遇到什麼難解的問題,才促使製作團隊決定更換到新的通用遊戲引擎呢?又 更換為新的遊戲引擎之後,有那些比較顯著的改善呢?
答:因為舊的自家遊戲引擎是從《α》時代沿用至今(編按:《α》於 2000 年 5 月推出),這 20 多年來持續修補追加了很多新的功能,能完全理解這套遊戲引擎的工程師很少,每次開發的時候這些工程師的負擔很大。雖然目前還沒到無法使用的地步,不過可以預見將來總有一天會不敷使用,所以我們這次決定把它換掉。
更換成 Unity 引擎的最大好處就是它是一套業界通用的引擎,很容易能找到熟悉的開發人員。
問:這次登場機體從以往的三頭身提升為四頭身,更接近「MASTER GRADE SD」模型的比例,此一改變是否是基於今後模型玩具商品開發的考量呢?
答:最初並不是基於玩具化的考量,而是順應潮流,而且這個比例在戰鬥動畫的呈現上更為帥氣。不過四頭身只是一個參考基準,遊戲中會根據參戰作品各自的風格去作出調整。
問:經典遊戲的「重製(Remake)」是近年的潮流,您對於《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的重製有什麼想法嗎?
答:目前我們還沒有重製(Remake)或復刻(Ramaster)的具體計畫。因為才剛換了新的遊戲引擎,還需要時間來熟悉引擎與調整人員部署。此外,過往作品的重製或復刻還有素材取得困難之類的問題需要克服,門檻不低。在解決引擎更換等問題之後,我們會積極考慮重製或復刻的可能性。
問:輔助角色升級到 RANK 4 之後會更換圖像的設計是基於什麼用意呢?
答:這部分是一開始就決定的,玩家對這些配角投注愛情,自然會希望看到成果,所以我們決定加入新圖像。
《超級機器人大戰 Y》是讓各種動畫作品中登場的機器人跨越藩籬齊聚一堂,與威脅宇宙和平的敵人戰鬥的策略模擬角色扮演遊戲《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最新作。玩家將在戰略地圖上與敵人戰鬥,賺取經驗值提升駕駛員等級,賺取金錢強化機器人戰力。享受融合各種動畫原作的跨界故事與機器人的帥氣戰鬥動畫。
作為系列睽違 4 年的最新作《超級機器人大戰 Y》,以「右為災厄、左則毀滅 突破宿命吧,鋼之守護者」為主題,一方面根據前作玩家的意見回饋革新了整體使用者介面,一方面重新統整日益複雜的系統,將之融匯為名為「輔助連結」的新要素,進一步延伸系列作為「角色遊戲」的核心宗旨,可以讓參戰作品中不屬於戰鬥成員的角色以輔助角色的身分登場,讓玩家能將自己對作品與角色的愛投注到這些非戰鬥要員的角色上。
這裡有圖片燈箱
除了本篇所收錄、超過 20 部經典與最新人氣機器人動畫作品之外,日前官方也公開了 DLC 的參戰作品,包括《銀河旋風》、《The Big O》、《風都偵探:假面騎士顱骨的肖像》、《鋼鐵吉克》、《Dynamic 企劃原創(蓋特機器人 漆黑漂流者)》、《傳說之勇者》共 6 部作品,分為 DLC ①、② 兩波釋出。
這裡有圖片燈箱
此外,《超級機器人大戰 Y》的免費體驗版目前也已經在 PS5 與 Switch 平台開放下載。
在粉絲的鼓掌聲中登台的製作人戸澗宏太表示,自己是第二次來台,活動前去品嘗了台灣特色的芒果冰與芋頭冰,還造訪了集合各式 ACG 宅物、特別是各種機器人公仔模型的台北地下街。由於遊戲已經於活動前的 8 月 28 日上市,現場大部分的玩家粉絲也已經投入其中,所以在簡單介紹了遊戲的概要與特色之後,他隨即帶來一段從未公開過的主角後繼機介紹。由於這部分涉及遊戲中後期的故事劇情,所以不開放攝影取材。
戸澗宏太表示,兩位主角在故事後半會改搭「盧恩龍(ルーンドラッヘ)」的後繼機。由於主角後繼機是系列中關鍵的要素之一,所以製作團隊打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後繼機的設計。延續名稱中「龍」的概念,外觀設計上進一步凸顯 “龍” 的意象,以更具攻擊性的形象與戰力登場。現場還展示了後繼機的精采戰鬥動畫。
戸澗宏太現場還特別調查了一下粉絲選擇主角的傾向,發現大家偏好選擇女性主角,不過他希望大家可以嘗試挑戰一下第二輪,把製作團隊精心設計的兩名主角故事線都跑過一遍。此外他還透露,只要在遊戲中通關某個名為「◯◯的遺產」的任務,就可以讓另一台主角機加入,不需要到第二輪就可以使用另一台主角機。
在後續與主持人以及玩家的問答環節中,戸澗宏太還透露了眾多關於遊戲開發的秘辛,摘要如下:
問:這次遊戲開發的挑戰?
答:為了系列的永續發展,這次把從《α》沿用至今超過 20 年的自家遊戲引擎替換為通用的 Unity 引擎。
問:「輔助連結」系統的構思由來?
答:延伸自系列精髓的「角色培育」概念,同時統整日益複雜的系統,回歸角色遊戲的原點。
輔助角色在提升到最高的 RANK 4 之後,插畫也會跟著改變,還會有新的閒聊對話。
問:主角的忍者形象的構思由來?
答:最初構思的角色艾蒂卡是一位大小姐,在構思守護她的角色時,覺得「忍者」的形象非常適合。
問:標題中的 “Y” 除了象徵 “分歧路線” 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含意?
答:一方面是依循系列傳統的單一英文字幕標題,讓大家安心,一方面是代表著路線的 “分歧” 與 “交會”。
遊戲中包含服裝設計在內,隱藏了很多以 “Y” 這個意象的巧思,大家可以多多留意。
問:這次招式選單的設計讓不少老玩家覺得有點不太習慣,為什麼會有如此的調整?
答:是根據前作《超級機器人大戰 30》的玩家意見回饋做出的調整,配合遊戲引擎的更換同時更新使用者介面的設計,提供一個讓新玩家更好上手的操作介面。希望大家這次也能踴躍提供意見,作為今後調整的參考。
問:如何在續作中加入新元素,讓老玩家不會覺得無聊,又能吸引新玩家的青睞?
答:因為《超級機器人大戰》的核心宗旨沒有改變過,所以這次製作團隊走的是正統不取巧的路線,抓住系列核心宗旨的「角色遊戲」來開發,一方面慎選參戰作品的經典與新作比例,一方面精簡系統加入新要素。
問:在選擇參戰作品時,是如何拿捏其平衡的呢?
答:首先會針對主力銷售市場進行問卷調查,優先考量大家喜愛的作品、當下有話題的作品、適逢週年紀念的作品等。接著還要考慮作品的世界觀跟劇情是否適合,同時讓參戰作品的年代跨度盡量廣泛且平均。後面還要經過好幾輪的評估考量,最後才能做出決定。這次也有特別跟《超級機器人大戰 DD》團隊密切討論過。
活動尾聲,戸澗宏太對所有喜愛《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的台灣粉絲表示,從《超級機器人大戰 30》推出至今已經過了 4 年,抱歉讓大家久等了,希望大家都能感受到「熟悉的《超級機器人大戰》回來了!」。對他來說,重要的是對機器人動畫的喜愛,能邂逅到新的機器人動畫,能透過遊戲作品讓大家更喜歡機器人動畫,能將遊戲拓展到新的世代。製作團隊最在意的是能否給玩家帶來驚喜。他也呼籲所有喜愛與玩過《超級機器人大戰 Y》的玩家能不吝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感想,藉此培育出更多《超級機器人大戰》的夥伴!
參加活動的玩家都可以隨機拿到經典精神指令字樣的特製T恤為贈品
這裡有圖片燈箱
《超級機器人大戰 Y》製作人戸澗宏太媒體聯訪
問:《超級機器人大戰 Y》的核心之一是參戰作品的 “故事交錯”,但這個要素一直到上市前的最終階段才終於有所著墨,之所以會這樣安排的原因是?
答:因為參戰作品的交錯是粉絲最為期待的樂趣之一,所以宣傳階段不希望透露太多劇情。
問:在 DLC 中首度加入了超級英雄而非超級機器人的經典特攝作品《假面騎士》,會如此決定的理由是?
答:在 2021 年的《超級機器人大戰 30》時,系列參戰作品就已經來到 274 部,創下新的世界紀錄。為了帶給玩家新鮮感與驚喜感,經過多方考慮之後,這次決定讓《假面騎士》這樣的特攝作品也加入參戰行列。
問:相較於先前的《V》、《X》、《T》、《30》等作品來說,玩家對於這次《Y》的故事劇情評價相當好,製作團隊是如何解構這些參戰作品來實現此一成果呢?
答:先前《30》首度導入可以自由決定任務執行順序的「選擇戰術區域」系統,不過有玩家反應自由度太高,導致故事難以理解,無法感受到參戰作品的交錯。所以這次我們針對這點進行調整,希望帶給玩家更接近以往系列作的感覺。具體來說就是在遊戲初期階段提供高自由度的選擇,但是在後半階段會逐步縮減選擇的自由,集中把想要說的故事說好。這樣的調整目前看來回饋滿正面的,許多玩家都覺得交錯的部分樂趣十足。
問:除了頭兩波 DLC 之外,後續是否有計畫推出除了追加參戰作品以外的新內容呢?
答:目前只規劃了 DLC ①、②,後續要看玩家對這兩波 DLC 的反應來評估。
問:這次沒有提供 4K 畫質的原因是?
答:一言難盡,不過這部分是一開始就決定好的。
問:有玩家覺得這次的使用者體驗(UX)不太順手,之後是否有機會改善呢?
答:我們覺得這次的使用者介面(UI)調整確實有達成當初設定的「讓新手玩家更容易上手」的目標,但我們也知道系列老玩家有自己的習慣,我們會收集大家的意見回饋來作為今後的參考。
問:之前的自家遊戲引擎是遇到什麼難解的問題,才促使製作團隊決定更換到新的通用遊戲引擎呢?又 更換為新的遊戲引擎之後,有那些比較顯著的改善呢?
答:因為舊的自家遊戲引擎是從《α》時代沿用至今(編按:《α》於 2000 年 5 月推出),這 20 多年來持續修補追加了很多新的功能,能完全理解這套遊戲引擎的工程師很少,每次開發的時候這些工程師的負擔很大。雖然目前還沒到無法使用的地步,不過可以預見將來總有一天會不敷使用,所以我們這次決定把它換掉。
更換成 Unity 引擎的最大好處就是它是一套業界通用的引擎,很容易能找到熟悉的開發人員。
問:這次登場機體從以往的三頭身提升為四頭身,更接近「MASTER GRADE SD」模型的比例,此一改變是否是基於今後模型玩具商品開發的考量呢?
答:最初並不是基於玩具化的考量,而是順應潮流,而且這個比例在戰鬥動畫的呈現上更為帥氣。不過四頭身只是一個參考基準,遊戲中會根據參戰作品各自的風格去作出調整。
問:經典遊戲的「重製(Remake)」是近年的潮流,您對於《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的重製有什麼想法嗎?
答:目前我們還沒有重製(Remake)或復刻(Ramaster)的具體計畫。因為才剛換了新的遊戲引擎,還需要時間來熟悉引擎與調整人員部署。此外,過往作品的重製或復刻還有素材取得困難之類的問題需要克服,門檻不低。在解決引擎更換等問題之後,我們會積極考慮重製或復刻的可能性。
問:輔助角色升級到 RANK 4 之後會更換圖像的設計是基於什麼用意呢?
答:這部分是一開始就決定的,玩家對這些配角投注愛情,自然會希望看到成果,所以我們決定加入新圖像。
遊戲資訊
遊戲名稱:超級機器人大戰 Y
遊戲原名: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Y
遊戲類型:策略模擬角色扮演
對應平台:Nintendo Switch / PlayStation 5 / Steam ※ Steam 版僅提供下載販售
發售日期:2025 年 8 月 28 日
建議售價:一般版 新台幣 1990 元,數位豪華版 新台幣 3290 元,數位終極版 新台幣 3990 元
支援語言:台灣繁體中文 / 香港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日文 / 英文 / 韓文
遊玩人數:1 人
遊戲分級:輔 15 級
開發廠商:Bandai Namco Entertainment Inc.
發行廠商:Bandai Namco Entertainment Inc.
官方網站:https://34.suparobo.jp/
最新遊戲新聞
-
《NBA 2K26》PS5 主機同捆組將與遊戲同步於 9 月 5 日在台上市
(14 小時前) -
MediaCreate 8 月 18 日~8 月 24 日一週銷售排行榜 《伊蘇 X -諾曼榮光-》等新作上榜
(14 小時前) -
「索尼克」與「初音未來」公開第 2 彈合作歌曲「We Are Pico Pico Hammers!!!!」
(14 小時前) -
《雙點博物館》5.0 版本免費更新 與釣魚冒險遊戲《漁帆暗湧》合作
(14 小時前) -
《心核紀元 Kernel Hearts》化身魔法少女與好友一起對抗天使、拯救世界
(1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