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4°
( 25° / 24° )
氣象
2025-09-20 | GNN新聞

【巴哈ACG25】動畫組銀賞《腳步》作者糸屯專訪 呈現在都市快節奏生活的心境與察覺

由巴哈姆特舉辦的「巴哈姆特 2025 ACG 創作大賽」日前揭曉所有組別的得獎者名單。為鼓勵得獎者以及參賽者,本次 GNN 也特別專訪到在本屆賽事中於各組別獲得前三名以及文策院特別獎的得獎者,邀請他們分享本次的作品創作歷程以及心情。本篇就為大家專訪到「動畫組」中獲得銀賞的《腳步》作者糸屯。







作品介紹



由糸屯打造的動畫作品《腳步》,創意發想來源是因為主角來到台北受環境影響,不自覺地在腳步或想法上會想要跟上、超越大家,希望藉由作品真實反映內心對於生活步伐的失控,尤其當不斷追上後,發現延誤而被迫停下腳步的那一刻,突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追逐著什麼那樣的感覺。

作品主要呈現出「一個快!還要更快!過於緊繃後放鬆生活的故事。」為了跟上台北的快節奏、追上大家,一昧求快、但好像怎麼追都追不完。在動畫中以各式交通由慢到快,反覆加速又被超越,帶出核心「再怎麼快,總有人比你更快,只需要順著自己的腳步就好。」而這樣為追求更快而失控的生活,終於在回到家的那一刻有了方向。

評審一致認為,《腳步》展現了手繪動畫本質精神,以充滿童趣、想像力與創意,成功展現出遊子在台北生活的心境。動畫畫面巧妙運用各式交通工具從慢到快的轉換,營造出在都市生活的高速緊湊,甚至失去控制的感覺,也讓人感受到那份迷惘。

作品故事雖然簡短,卻充滿情感張力,在呈現忙碌的都市後轉到主角返鄉、母女間對話與摩托車上的場景作為情感的落點,讓觀眾充分感受到「順著自己的腳步就好」這個作者想要傳達的核心訊息,還有異鄉人對家的思念,因而留下深刻的記憶點。


《腳步》作者專訪內容



問:想先請您跟大家自我介紹,為什麼取名「糸屯」,有什麼特別意涵嗎?

答:我是目前就讀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的學生,平常除了畫一些原創插圖外,也有在嘗試經營人物 IP。動畫方面,我喜歡畫能讓人看完、露出微笑的劇情,而畫面和人物帶一絲呆蠢韻味的。

我叫「糸屯」的原因其實蠻純粹的。因為本名裡有純字,國中同學某天把我的名字全部拆開來念叫我「糸屯」,乍聽之下很像蜜臀,我自己覺得很有趣蠻好笑的,就沿用了這個綽號成為我之後的名稱。








  • 《腳步》作者糸屯與其創作環境



問:此次作品名稱取名為《腳步》的原因?會想投入創作這款作品《腳步》的緣由是什麼呢?可以談談《腳步》這部動畫主題的靈感來源,是以親身經歷的情境與感想來改編的嗎?

答:這部作品會取名叫《腳步》,主要是基於動畫整部強調的自我步調,足跡不同,腳步不一,所以取名為《腳步》。

我投入這部創作的原因其實很直接,整部動畫就是我自己一直以來的腳步,而北漂這件事加速也加深我對自我腳步的感受,讓我想用自己的畫面去描寫我自己,一方面在過程中也可以梳理我自己。

這部作品的靈感來源其實就是每個北漂人最常見的感受,「台北的步調真的好快」。這件事我也深表認同,而整部片的源頭其實是因為我時常不知道自己在趕什麼?

怕趕不上、怕來不及、怕落後,明明時間還很充裕,還是不斷猛衝,最後是趕到了,但車次延誤了,剛剛超過的那些人最後不疾不徐地到了我身後,一種錯愕和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的感覺衝上心頭,也就是動畫中轉折的那一刻,這也是時常發生在我身上的事。





  • 故事大綱



問:您希望藉由此部作品向觀眾表達什麼樣的理念?自己覺得《腳步》動畫的最大特色為何?

答:主要想要傳達的就是「再怎麼快,總有人比你更快,只需要順著自己的腳步就好。」

我認為作品最大特色在於開頭一連串的衝刺銜接和轉場吧,因為這也是除了劇情思考外,想玩玩看的畫面。





  • 動畫世界觀



問:整部動畫大概從何時開始發想,花了多久時間製作?中間有歷經什麼樣的修改過程嗎?

答:整部影片從頭到尾大概花了 2 個多月,劇情/分鏡等前置作業和開始著手畫還有編輯大概各一半一半、差不多。





  • 最初分鏡的快速構想手稿



主要最大修改在於原本火車站那邊的劇情會再多一些,加入了主角找不到車站、看地圖找方向時,身旁的人又再一次超越,但指導老師提到說這樣節奏會被打斷,短暫的停頓營造不了起伏,反而打斷了該有的張力,自己後來仔細想了一下畫面後,也覺得過多的停頓把原有的速度給拉慢了,因而就將那段拿掉了。





  • 分鏡舊版




  • 分鏡新版



問:可以分享當初想採用「手繪動畫」形式創作的想法?整個作品用色搭配上,是如何選擇的?例如一開始是以綠色為主,後來有粉紅色等,在顏色呈現上有特別想要表達出什麼樣的意涵?

答:因為我一直很喜歡手繪變形動畫的拉扯、張力,有些無厘頭,但真的很有趣吸睛,所以也想嘗試看看。整體動畫前面就是在玩一種畫面拉扯、一種由慢到快的速度。所以從安全舒適的綠色開始,到後期的衝刺(粉紅色)、突然的停頓失落(藍色),然後到最後回歸的慢步調(綠色)。





  • 概念美術圖



問:可以談談這部作品的人物設定嗎?

答:主角其實就是我,主角跟整部片看起來呆呆的,基本上也是因為我有時蠻呆的,呆蠢感大部份也是因為這個特質跟自我喜好。





  • 初期風格構想



主角最主要就是想跟上周遭的一切,甚至超越、不想落後。所以她不斷不斷地轉換工具衝刺。

動畫一開始其實有出現 4 個引發主角超越的角色,分別是輪車少年、滑板男孩、超跑阿嬤和火箭嬰兒,對應著主角一個個想超越的順序,而最後的火箭嬰兒僅有開頭短暫出現而已,主要是想放入一個無法被超越的對象,才會促使我去追逐,也因此認知到自我腳步的重要。

輪車少年的戲份較多,我給他的設定就是一種很 chill 的樣子。除了開頭主角看似超越他外,中間排隊等進站那邊可以看到他其實排在主角前面,甚至座位就在主角旁邊,還比主角早入座,一方面其實也是我自己期許的樣子,以一種輕鬆的方式去感受腳步吧,反正遲早會到的。





  • 角色設定



問:在動畫中有些轉折橋段令人印象深刻,像是一陣速度很快幾乎快失控、到排隊突然靜止,或者是戴上耳機、逐漸進入火箭的場景,當初是如何構思出這些轉折的?

答:劇情轉折發生的部分,都是我自己有感觸的延伸畫面或實際情況。瘋狂追上的腳步總會被某些事突然打斷,被打斷的節奏又會因為靜不下來的焦慮,再次全速運轉。

轉場方面,因為強調速度不想打斷太多節奏,所以整體轉折考慮節奏外,都盡量以不切鏡頭連續轉場為主。在這個前提下,我再去腦內激盪各種物品、線條和鏡頭可以怎麼變形去和下一段分鏡銜接,消散、拉扯等想到的都可以畫畫看,保持一定的弧度和曲線去變換會更有趣,比較考驗想像方面,有了畫面後,接下來就是技術的考驗和練習了。

問:當初是如何想到上太空這段呢?對於這一段,在製作時有特別想要賦予什麼樣的意涵嗎?

答:主要是由慢到快的關係,影片到這裡腳步是暫時停下了,但思考的「腳步」還在繼續,加上是來在夢中,所以想要一個超快的交通載具讓主角可以超越一切,很不切實際,但也確實讓主角以為超越了一切。

就像是時常被各種事情追著跑,所以睡前總會明明已經躺在床上了,腦內還在不停運轉,腦子停不下來的不斷運轉還加速。這讓我覺得跟我不斷為了追上大家的腳步很像,不知道在趕什麼,但不敢鬆懈怕落後,所以一直加速。








問:在製作這部動畫時,像是騎腳踏車、電扶梯、延誤等場景,有特別尋找什麼樣的靈感來源嗎?

答:主要就是透過由慢到快的交通載具讓主角不斷加快腳步超越大家,由走路到跑步到騎腳踏車到搭公車到搭火車最後再到火箭,啟發源自我的親身經歷感想。

騎腳踏車是因為我雖然有機車駕照,但台北的車潮和路況相對屏東來說、更加複雜,所以我不太敢在台北騎摩托車,只敢騎腳踏車。






搭公車那幕可以看到我死死抓著桿子,但還是被公車甩飛,是因為搭公車真的是太刺激了,除了扎穩腳步之外,我沒辦法不抓著什麼搭公車,因為我感覺下一秒就要躺在地板了。

電扶梯那邊也是為了追趕,不知道在急什麼,反正先超越再說。而延誤就是一切追趕的轉折,無法意料地突然打斷了我的腳步,也是自己實際經驗,趕到了,但延誤了,後來的人不急不徐的跟上了,不知道自己剛剛在趕什麼。








問:可以分享動畫最後那段與媽媽對話設計?那是平常媽媽來接你時的真實對話嗎?在製作這段時,有沒有什麼樣有趣的故事呢?是請媽媽直接配音嗎?

答:那段是我媽媽親自配音的、沒錯,也源自真實對話。

從台北回去屏東時,因為沒有很急,所以我都搭客運、火車,下課回家都晚上 11-12 點了,路上沒什麼車也沒什麼人。我媽媽怕我危險,都會堅持親自騎摩托車帶我回家,也因為很晚了,媽媽有時小睡起來會忘記帶我的安全帽(但他真的不是故意的),所以都慢慢的騎回家,也因為真的很慢,和有時經過的飆車呼嘯而過那種有強烈對比。我曾經有問過我媽媽怎麼騎得這麼慢,他回覆了我差不多的回答,就是不趕時間啊,可以和我聊聊天,這個回答也是我認為我媽媽對於腳步的詮釋,也讓我深有感觸。






問:在動畫搭配音樂上面,是如何創作與選材的呢?

答:《腳步》作品的音樂為了配合畫風,我挑選的都有一定童趣、歡樂調性。在音樂選擇上面,我比較土法煉鋼一點,是從 Artlist 網站一首首聽下來的,因為腦中已經有想像好的畫面和氛圍了,聽個 3-5 秒就可以先從曲風和第一感受篩掉一輪,覺得依稀對得上的先留下,之後再細聽 30 秒透過節奏和起伏篩第二輪。

但真的非常耗時,所以之後會想外包請人製作音樂看看!

問:在製作這部動畫時有沒有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與挑戰呢?

答:因為並沒有實際練習畫過各種變形轉換,所以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到腦中想像的畫面。畢竟一切除了分鏡外,都還停留在想像階段,再加上只有一個月畫畫的情況下,其實一開始蠻焦慮擔心的,但後來想說,與其擔心、不如就先開始畫吧!先爆肝幾天畫個一兩幕、確定一下畫面和感覺能不能達到再說,真的不行也還有時間調整,那時是先靠著這個想法硬幹的。

但現在想想,我能那麼有動力畫這個作品,其實是因為這部作品的主角就是我,畫出我自己本身的感覺,一定會是我自己之後可以反覆回味的。再來也是因為我真的很想玩玩看變形,所以畫完一幕幕、看到動起來那一刻,真的是非常開心,會不自覺地露出微笑。








  • 奇幻場景手稿



問:製作這部作品時有受到特定作品或是創作者的啟發與影響嗎?

答:並沒有特別在創作初期去尋找作品和創作者,只有參考各種插圖的美術。但我認為應該比較是無形的影響,具體要講出來想不太到,但總有些畫面會覺得好像在哪裡看過,除了呆蠢感氛圍是自己感受的延伸外。

問:在創作這部作品過程中,有遇到什麼比較難忘的事情?

答:我在畫畫的過程中剛好歷經跨年,螢幕這一邊在趕稿,另一邊在播放跨年晚會直播,跨年倒數完的當下覺得非常空虛,有些哭笑不得。

問:是什麼樣的機緣決定來參加巴哈姆特的創作比賽呢?此次獲獎有沒有什麼感想?

答:秉持著既然都做了、我也喜歡我自己的作品,今年不投明年就投不了了,那有什麼原因不投個比賽呢?所以到處找動畫相關比賽來投件。

能夠獲獎當然是非常高興的,畢竟獲得了認可,聽到有人喜歡我作品的當下,真的有種電又被充滿的感覺,但我還是想說健康真的很重要,做完動畫那幾天的心悸經驗,每每回想還是深深有感⋯⋯

但我感覺,自己還是避免不了熬夜趕稿,看看之後能怎麼從旁改善⋯⋯

問:今年在創作大賽的其他參賽作品中,是否有讓您印象深刻的作品呢?為什麼印象深刻呢?

答:《這一次》,我非常喜歡這個作品的美術風格!不管是顏色還是角色設計上,都非常吸睛!

我對這部在劇情方面有共鳴,我和劇情中的肥蟲一樣,有時想在自己舒服的圈圈裡就好,雖然對更遠的一切都好奇但猶豫、恐懼,但總有那麼一瞬間感受到了些什麼,想去嘗試做些什麼。

問:你對這次創作大賽舉辦的感想嗎?

答:真的非常感謝這次巴哈姆特舉辦這個創作比賽!之後我還會製作其餘作品繼續投比賽的!

現場聽其他創作者的得獎感想時,我都會有喜悅共感,可能是因為都知道做一個作品的不易,所以看到他們能侃侃而談自己的創作經歷都會不自覺嘴角上揚。

問:那針對這款作品後續還有什麼樣的計畫,會考慮衍生相關作品嗎?可以談談今後生涯規劃嗎?

答:《腳步》是我對自己腳步的察覺與提醒,也是一種思考的轉換和嘗試。關於有沒有衍生作品,可能要等我對於新的腳步認知有了更近一步的感觸才會有,但這個主角和畫風,我認為一定得以延續到之後的某部作品中,因為那就是我,也是我喜歡的。

其實有製作好了一部 3D 動畫,但 3D 對我來說是全新的挑戰,所以還需要摸索嘗試。目前在製作下一部作品中,想擺脫自我感受、去製作看看單純的動作作品,但也是相對歡樂氣氛的,因為我喜歡人看完後露出的一絲絲笑容,以後也有想嘗試挑戰看看和現在完全不同調性的恐怖動畫。

問:有什麼話想對觀看這部作品的觀眾說呢?

答:真的是非常感謝看完了這部作品!

「再怎麼快,總有人比你更快,只需要順著自己的腳步就好。」是這個作品的核心,希望能讓你感受到一些什麼,也希望看的過程中,有讓你露出一絲微笑!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遊戲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