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輔助直腸癌化、放療 免掉永久性腸造口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圖:陳豪君中醫師/奇美醫院提供
50多歲A先生, 106年開始出現間歇性排便黏糊摻雜血絲,因工作繁忙不以為意,就這樣持續了4年;110年底因血便就醫,檢查確診為直腸癌第三期伴隨局部淋巴轉移(cT3N1M0, Stage IIIB),醫師建議先手術切除再化療,由於腫瘤近肛門口,會連同肛門切除,並在腹部開一個永久性腸造口,A先生因不願切除肛門而至奇美醫院尋求第二意見。
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豪君以中藥加上針灸治療兩週,腹瀉情況改善,在化、放療程結束後,仍持續以中藥加針灸輔助治療,兩個月後,追蹤腫瘤已縮小至1.8 cm x 1.7 cm x 0.4 cm;一個多月後,A先生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取樣8顆淋巴結均未發現癌細胞轉移,臨床病理分期降為ypT2N0M0, Stage I,不僅達到原先保留肛門的期望,在傷口恢復後也移除掉暫時性腸造口。A先生術後輔助性化療結束後已回職場工作,目前無需服用抗癌藥物,持續中西醫回診改善術後括約肌控制問題。
陳豪君醫師表示,中醫藥治療以辨證論治為原則,以A先生的狀況,長期應酬膏粱厚味飲冷,加上平日工作壓力大、易緊張、個性急、肝氣不疏加上濕熱鬱積在中下焦,而成直腸潰瘍性腫塊伴隨黏液血便出,而後化療藥物毒性損傷脾胃之氣下陷而出現腹瀉頻繁無法止的狀況,經處方益氣健脾、清下焦濕熱的中藥配合針灸,化放療期間腹瀉的頻率改善至無,療程結束後持續回診中藥加針灸,兩個月後影像追蹤腫塊縮小,達到病人想減少手術範圍保留肛門的期望。
對抗大腸癌,配合中醫輔助治療有助於減輕癌症治療副作用
陳豪君醫師強調,大腸直腸癌病人常會因化放療療程中之腹瀉、便秘、噁心嘔吐、白血球低下、口腔潰瘍等副作用或化療後手腳末梢麻狀況至中醫門診;保留肛門後也不一定一勞永逸,中低位直腸癌術後可能會發生與排便功能相關的症狀,例如:排便頻率增加、排便急迫感、排便困難無法排乾淨或稍一用力就大便失禁,造成工作困擾或生活品質下降,這些症狀經由中醫師處方中藥或針灸治療都可以有很好的改善。
最新健康新聞
-
-
研究:「1運動」改善憂鬱症效果與服藥一致! 體重、血壓和心臟功能也跟著變好
(1 小時前) -
臭蟲台灣旅館現蹤!專家籲「入住先檢查2處」防範 行李不要直接在地上打開
(1 小時前) -
不一定是感冒!小孩高燒不退「3大原因」曝 醫急籲:出現6跡象快送急診
(1 小時前) -
吃黃豆導致性早熟? 營養師闢謠!國宴主廚曝光備餐技巧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