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腹瀉、血便不止 竟是腸道罕病「克隆氏症」作怪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新北報導
圖:透過膠囊內視鏡,可以觀察到傳統檢查方式難以達到的小腸深部,以便醫師進行檢查與診斷/雙和醫院提供
一名11歲的男童日前出現腹瀉及腹痛,甚至血便的症狀,原以為只是吃壞肚子食物中毒,或是一般的腸胃炎,起初前往一般診所就醫,但仍出現上腹部反覆疼痛及血便,就連服藥也無法改善,直到前往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小兒腸胃科門診就醫,進一步接受檢查,證實是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作祟,一種罕見的發炎性腸道疾病。
雙和醫院小兒腸胃科鄭弘彥醫師指出,男童持續腹瀉、腹痛及血便數周,消化道異常出血不止是關鍵警訊。隨即幫男童安排系列內視鏡檢查,先是透過上消化道內視鏡(胃鏡)中發現十二指腸有線性潰瘍,接著在下消化道內視鏡(大腸鏡)中則發現大腸局部發炎,並安排可較完整、清楚檢視小腸病灶的膠囊內視鏡(Capsule endoscopy),觀察到遠端迴腸有明顯潰瘍伴隨出血情形。此外,從糞便檢體化驗結果也發現腸道發炎指數中的糞便鈣衛蛋白(Calprotectin)明顯上升,這種消化道發炎的跳躍式病灶正是克隆氏症的重要特徵。
鄭弘彥醫師隨即給予相關藥物治療,並搭配「克隆氏症排除飲食」調整,也就是降低大腸中食物殘渣、減少腸胃蠕動的低渣飲食,使腸胃道獲得充分的休息,最終順利幫助男童減緩腹痛及血便等相關症狀,接下來只要定期門診追蹤即可。
鄭弘彥醫師指出,克隆氏症是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會出現腸道慢性反覆發炎,影響整個消化道,從口腔到肛門之間的任何一個部位都有可能發生,且病灶常為不連續的分布,也就是所謂的「跳躍性病灶」;然而,該病之病因目前仍不明,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包含,先天的遺傳基因(如NOD2 gene)影響;後天的飲食,如高油脂食物,抑或環境誘發因子,如腸道細菌感染等。
值得注意的是,克隆氏症如果沒有即時診斷治療,可能導致貧血、穿孔,膿瘍、營養不良或生長遲緩。其診斷工具包括膠囊內視鏡與上、下消化道內視鏡,結合病理切片,以及糞便鈣衛蛋白檢測等方式做出正確診斷。克隆氏症初期症狀易與一般腸胃炎混淆,不易診斷,若是兒童、青少年有慢性腹瀉,合併有長期腹痛或血便等症狀,需要提高警覺,建議前往小兒消化科門診尋求專業協助。
寒流來襲上山追雪 出現這些症狀快下山就醫
從臨床走入居家的白衣天使
換人工關節併發慢性骨髓炎 高壓氧擺脫惡夢
吃完麻油麵線卻喉嚨「縮起來」 體質不適越補越大空
疼痛治療新技術 大林慈院成功緩解指關節炎之苦
最新健康新聞
-
-
假期美食吃太多,血糖、膽固醇飆升?醫籲:5大控糖關鍵+連續血糖監測
(52 分鐘前) -
大S猝逝爆搶打流感疫苗!醫籲:流感後更要防「這個」頭號殺手細菌乘虛而入
(1 小時前) -
手指受傷「錯誤包紮」恐壞死 醫提醒注意4點!1狀況快就醫
(1 小時前) -
每4人有1人罹代謝症候群!掌握「檢吃動」3招,戰勝代謝症候群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