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吃到一半狂吐血 元凶是肝硬化導致靜脈破裂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醫師可透過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提早察覺肝臟異常狀況,避免病情加劇/亞洲大學附設醫院提供
65歲l張姓婦人日前用餐時突然大量吐血,家屬緊急將她送醫,檢查後釐清原因,原來元兇是B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導致食道下段的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產生的併發症),所幸緊急採取「內視鏡靜脈曲張結紮術」後,成功止血順利搶回一命,醫師呼籲高風險民眾務必儘早篩檢,以擺脫「肝」苦人生。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陳家禹指出,張姓患者送醫時已經出現「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現象,意謂因失血過多,造成身體血壓急降、器官供血不足,情況相當危急,經安排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發現是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若無及時止血,很可能會有致命風險。
陳家禹表示,臨床上部分肝硬化患者,因平時沒有顯著肝病症狀,往往都是突然吐血才被發現染病,這類個案並不少見,因此一開始患者及家屬都告知過去從未被診斷出肝病,然而血液檢查卻發現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陽性,病毒量偏高,代表長期有B型肝炎感染,腹部超音波也顯示肝臟硬化、脾臟腫大,甚至有輕微腹水,種種徵兆都證明肝病已發展到嚴重階段,只是患者始終沒有察覺。
隨後醫療團隊立刻進行「內視鏡靜脈曲張結紮術(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 EVL)」,簡單來說就是用特殊橡皮圈把出血的靜脈捆住,達到止血效果,術後成功挽回病患生命,醫療團隊隨也安排預防性抗生素治療,並使用β-阻斷劑降低門靜脈壓力,以防止再次出血,此外患者也啟動抗病毒治療,控制B型肝炎加劇,並減緩肝病惡化。
陳家禹醫師解釋,民眾可能會疑惑「肝臟不好怎麼會吐血?」其實,肝硬化會讓肝臟周邊的肝門靜脈系統壓力升高(稱為門脈高壓),導致食道下段或胃上段的靜脈過度擴張,形成像水管膨脹一樣的「靜脈曲張」,若狀況持續惡化,則會引發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造成吐血或黑便,嚴重者甚至會因失血過多死亡。
陳家禹醫師呼籲,B型肝炎在台灣是十分常見的慢性疾病,多數人可能從出生就攜帶病毒,但因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很多人直到出現肝功能異常、甚至發生肝硬化、肝癌時才發現,若能在疾病早期發現並接受定期追蹤,在慢性發炎期間投予抗病毒藥,可以大大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
他也建議家族有肝病史、未曾接受肝炎篩檢、未接受過B肝疫苗接種,以及曾接受針具共用注射、有高風險性行為者,都應該安排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尤其肝病是沉默殺手,一旦症狀明顯時,往往已進展嚴重,若本身已經出現慢性疲倦、腹脹、右上腹不適等症狀者,也應盡快就醫諮詢,平時避免飲酒、控制體重、減少加工食物攝取,以幫助維持肝臟健康,擺脫「肝」苦人生。
最新健康新聞
-
-
病毒亂舞1/「新冠暴增近9成」創紀錄 死亡率比流感多9倍!新病毒成關鍵
(1 小時前) -
病毒亂舞2/兒少確診數翻倍成長「這年齡最驚人」 症狀難辨!4跡象慎防重症
(1 小時前) -
快篩買不到可用過期的嗎?羅一鈞:陽性仍具參考性 「這狀況」不建議使用
(9 小時前) -
嘉義講座500市民搶聽 譚敦慈教生活避毒小撇步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