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健檢找到大問題 輕熟女慶幸及時發現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苗栗報導
圖:為恭紀念醫院乳房外科施秉庚醫師。
42歲的楊小姐參加公司健康檢查接受乳房攝影,意外發現右側乳房出現微鈣化點。雖然她平時沒有感到任何不適症狀,但由於影像顯示鈣化點排列密集且集中,健檢醫師高度懷疑為潛在病變,建議她進一步接受乳房切片檢查。經由為恭紀念醫院乳房外科施秉庚醫師從病理分析,診斷楊小姐為乳管異樣增生,屬於乳癌前期的高風險病變。
據統計,乳癌在台灣婦女癌症發生率排行第一,楊小姐的狀況雖然未進展為癌症,但若未能即時治療可能會惡化為乳癌。楊小姐了解病情後與施醫師討論決定接受手術,將可疑病灶切除。術後的病理結果未顯示癌細胞,順利康復,目前持續定期追蹤。
乳房外科施秉庚醫師表示,乳房攝影是目前偵測乳癌最敏感的工具之一,特別是能早期發現尚未形成的腫塊病灶,如微鈣化點。這些鈣質沉積在乳腺組織中,雖然大多屬於良性,但若排列呈現不規則或簇狀,則可能是乳癌早期的徵兆。施醫師強調:「許多乳癌病人在早期並無任何症狀,等到摸到腫塊時,往往已是進展期。唯有定期攝影檢查,才能提早掌握病變,爭取最佳治療時機。」
施秉庚醫師提醒,40歲以上女性即使沒有乳癌家族史,也應每年接受一次乳房攝影檢查。乳房攝影對乳癌的偵測敏感度高,尤其適用於中高齡40歲以上的女性;而乳腺組織較緻密或是較年輕的女性,則可使用乳房超音波檢查。對於已知有乳癌家族史或基因突變等高風險族群,則可進一步安排乳房磁振造影(MRI),透過高解析度影像評估判斷。此外,當發現可疑病變時,則是透過切片檢查確定是否為癌症。
為恭紀念醫院提供完整的乳房診療服務,包含數位化乳房X光攝影、高頻超音波、微創切片與病理分析,並設有乳房良性腫瘤與高風險族群的定期追蹤機制。同時,也提供乳癌治療轉介與術後照護服務,從篩檢、診斷到後續追蹤,全程守護女性乳房健康。施秉庚醫師特別提醒,越早發現乳癌,治療方式越簡單,預後也越好。呼籲女性朋友千萬不要等到「有感覺」才就醫,應建立定期檢查的習慣,才能真正掌握健康。
名醫會客室/您家中兒童有量血壓嗎?兒童也會高血壓!
國衛院最新研究:高齡孤獨感恐加速罹患失智症
乳癌術後為何要追加放療?北慈導入新醫技提精準度
OL下體突然大出血 竟是5公分肌瘤惹禍
癌友營養全攻略 抗癌也能享美食
最新健康新聞
-
破解電子煙無害「三錯覺」 醫曝無助戒菸、反增四倍肺癌風險
(1 小時前) -
男性女乳症、骨齡超前凶手是什麼?醫:「這樣做」增肌減脂,重回青春期正軌
(1 小時前) -
乳癌術後淋巴水腫困擾10多年 個別化復健恢復如常人生
(1 小時前) -
凍卵協會: 「不只冷凍更要解凍」 推動生育保存政策倡議 呼籲「補助 & 使用誘因& 修法」 三軌並進 才能真正回應女性需求
(2 小時前) -
高溫害腦細胞死亡! 醫曝5警訊:恐出現永久性後遺症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