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躺平」小心是病! 醫點名6大症狀恐是重鬱發作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想做任何事情只想「躺平」?小心背後其實是情緒危機。奇美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謝光煬表示,在工時長、物價飛漲的台灣,門診發現,民眾面臨挫折或壓力超載的時候,出現情緒障礙甚至耗竭的情況並不少見,而最嚴重的情況是「重鬱發作」,會使整個人看起來無精打采,整天躺床,什麼也不想做,哪兒也不想去,如同一灘爛泥。
門診就有一名54歲家庭主婦,曾有產後憂鬱病史,因離婚導致重鬱症又復發,一個月前開始足不出戶,整天愁眉苦臉、沉默寡言、音量微弱、有氣無力,甚至連進食和梳洗都需要旁人督促,家人焦急萬分,趕緊將她送醫住院接受治療。用藥後加上治療,病情才完全緩解。
謝光煬指出,處在困境中、情緒受苦的人可能呈現以下的特徵,包括: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社交退縮、不與他人互動,無心工作或不專心,曠職或工作表現退步,過量的吸菸飲酒等。而最嚴重的情況是「重鬱發作」,這樣的狀況往往持續2週以上,可長達數個月,還常伴隨輕生絕望的言詞。
謝光煬表示,重鬱發作是人類情緒最低落的谷底,所謂「黯然銷魂」描述的就是這樣的狀態。經歷重鬱發作的就是重鬱症的病人,需要專業的協助。根據統計,重鬱症的終身盛行率超過10%,即每10人就有1、2人在一生當中經歷重鬱發作,不只是一時的心情低落,而是一種重大的情緒疾病,但常遭到汙名化,被貼上「懶惰、軟弱、抗壓性差、消極頹廢」等負面標籤。
謝光煬提醒,如果發現疑似重鬱發作的情況,請務必就醫,尋求專業的治療和協助,不要獨自承受,不要諱疾忌醫。病人需要理解和支持,包容和鼓勵。而關懷、陪伴、傾聽、同理、不妄加評斷,就是最好的支持。而重鬱發作的治療以症狀完全緩解為目標,研究顯示,若症狀改善僅有部分緩解,則可能慢性化,未來重鬱復發的機率將提高為完全緩解者的3倍,相反的,若經過積極的抗憂鬱劑藥物治療,約有三分之二的病人可達到完全緩解;不足的部分,還有心理治療、電痙攣治療、重覆式經顱磁刺激(rTMS)等其他有效的治療方式可協助。
照片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健康新聞
-
-
保養品「有機、天然」差在哪?專家解答 這樣用照樣會冒痘
(34 分鐘前) -
腰椎神經壓迫患者免開刀 中榮嘉義分院復健科助恢復健康
(39 分鐘前) -
耳鳴竟與胃食道逆流有關 中醫對症治療改善雙症
(1 小時前) -
基隆市衛生局推廣有成!幼兒流感疫苗接種率全台之冠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