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效應炸廁所!14.7萬人腹瀉5年新高 全台123件群聚也破紀錄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秋節「腹瀉」效應真的炸開來了!疾管署今(24)日公布,國內上週腹瀉就診人次一口氣多達近14.7萬人次,較前一週增加5.7%,且近4週以來全台通報123件腹瀉群聚,就診人次和群聚通報雙雙創下5年同期新高。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預估這一波腹瀉疫情恐怕要到10月初達到最高峰後,才可能開始下降。
羅一鈞表示,目前腹瀉疫情走向,符合先前的預估,因為烤肉、聚餐的影響,在中秋節後二週會攀上高峰,疾管署最新預估,未來一週疫情仍會上升,上看單週就診15萬人次,要到10月初最高峰後才可能開始下降,請民眾仍要注意食材安全和飲食衛生,落實飯前和如廁後洗手的好習慣。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第38週(9月15日至21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4萬6558人次,較前一週的13萬8677人次上升5.7%,為近5年同期最高;另全國近四週共接獲123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亦高於2019年至2023年同期通報數。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指出,分析發現,腹瀉群聚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47起,以檢出諾羅病毒28件(占60%)為多,其次為腸炎弧菌12件(占25.5%)。
疾管署強調,近期腹瀉群聚案件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多,其傳染力強,潛伏期約24-48小時;而細菌性病原檢出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為主,潛伏期為數小時至5天。腸胃炎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症狀可持續1至10天,病程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原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小於5歲的幼兒、老人及免疫力較差者症狀會較嚴重。
疾管署呼籲,如廁後、進食或備餐前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食物貯存或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食物澈底煮熟再食用(尤其是蚵、貝等帶殼水產),以預防腸胃炎傳播。另外,餐飲、團膳業者應落實廚房環境消毒與清潔,並留意工作人員(尤其是廚工)衛生及健康情形,如疑似腸胃炎感染應暫停工作,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受病患污染的器物表面,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1000 ppm)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5,000 ppm)消毒清理。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小米粽奪命案最終檢驗! 羅一鈞:受害11人血液、尿液均有托福松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健康新聞
-
113年南投縣口腔癌防治有力榮獲特色成果獎
(1 小時前) -
歌壇天后江蕙送愛到偏鄉!慨贈30台自動心肺復甦機+100張電動磅秤床
(2 小時前) -
細微變化是關鍵!每天一分鐘 找到心靈健康的晴天
(2 小時前) -
阿里山香林衛生室醫療不打烊 獲救外國遊客寫信致謝
(2 小時前) -
台大醫院開賣「保單」看病終生免錢? 院方公開新詐騙手法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