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大魔王竟藏在腸子裡! 台大醫研究:「無害梭菌」釀著床失敗、流產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好「孕」小心禍首藏在腸道裡!黃體素是確保胚胎順利著床和正常懷孕的關鍵荷爾蒙,一旦體內含量不足,常造成試管嬰兒治療失敗和早期流產,台大醫院今(29)日公布最新研究成果,發現不孕症婦女體內黃體素代謝異常的關鍵因素,其實與一種名為「無害梭菌」的腸道細菌息息相關,一多就會干擾排卵週期。這也是國際間首次發現特定腸道細菌與不孕症的關聯。
這項成功揭示不孕症婦女體內黃體素(progesterone)代謝異常的研究,是由台大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陳美州與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江殷儒領導的研究團隊所進行。已於2024年11月7日發表於知名學術期刊《腸道微生物》(Gut Microbes)。
陳美州指出,在人工生殖治療的過程中,通常可以藉由口服、陰道栓劑或注射等不同形式的黃體素,補不孕症患者的不足,完成子宮內膜整備,但吸收效果明顯存在個體差異,尤其是口服黃體素,有的人即使接受標準或更高劑量的黃體素,血液和組織中的濃度依然不足,導致「明明胚胎很漂亮」卻仍著床失敗或流產的風險增加。
研究團隊針對14名年齡在20至40歲、接受人工生殖治療的不孕症女性,不論試管嬰兒成功或失敗,一一分析比對其糞便檢體中的腸道菌叢,從數千株細菌才篩出原來「無害梭菌」(Clostridium innocuum)具有專一性、能代謝黃體素並透過肝腸循環影響其在血液中的濃度。
江殷儒解釋,無害梭菌其實普遍存在人體腸道,過去一直被視為是中性的,後來才發現其也可能偶爾影響腸胃炎、敗血菌的發生;而研究團隊這一次利用接受治療的不孕症婦女的糞菌,經小鼠實驗,進一步證實,無害梭菌的長期作用會干擾小鼠的動情週期與卵泡發育,相當於對人類的排卵週期造成影響,而抑制無害梭菌則有助於提升黃體素濃度。
這項研究成果可能為不孕症治療帶來嶄新的醫療策略。陳美州說,研究團隊目前還在進一步企圖透過更大規模的臨床實驗來找出無害梭菌對不孕症的影響力有多大?是不是唯一關鍵?以及是否能夠在不破壞人體腸道菌叢的平衡之下、透過抑制無害梭菌來改善菌叢,好讓口服黃體素發揮效果。
陳美州強調,目前可以做的是,建議不孕症女性應飲食多樣,好讓壞菌的影響力變小,腸道菌叢更多元;至於是否可能比照會引發嚴重腹瀉、血便、腸炎或腸穿孔的困難梭菌,出動「糞菌移植」治療?陳美州認為,還需要更多臨床觀察及研究,才能評估相關的治療方式。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防甜點變糖衣毒藥! 巧克力、可可粉「鎘限量」新制延後1年才上路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健康新聞
-
-
2025年疫苗接種變動一次看! 流感、新冠、A肝疫苗最新措施1月上路
(2 小時前) -
這樣吃=白吃!營養師揭5保健食品「搭配禁忌」 大蒜會害益生菌死翹翹
(2 小時前) -
慢性肺病上身「喘」就不能運動? 醫教「三大運動類型」最適合
(3 小時前) -
北部麻疹個案足跡曾到台中! 中捷對「這2站」加強清消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