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不睡覺頻頻用手機! 3成小學生、6成青少年陷睡眠危機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3C世代,父母得擔心孩子睡前頻繁使用手機,可能對睡眠品質跟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董氏基金會今(31)日警告,根據新近研究指出,夜間使用手機不僅剝奪了孩子的睡眠時間,也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曾遭受網路霸凌的孩子,若發現他們在該睡覺的時間仍頻繁使用手機,須特別留意。
該2024年8月發表於《青少年(Adolescents)》期刊的研究由南澳大學研究中心所進行,研究人員針對5萬3734名年齡介於7至19歲的學生為對象,了解他們的睡眠與「夜間」(應該在睡覺的時間)使用手機的習慣,以及遭受網路霸凌的經驗和壓力水平之間的關係。
研究顯示,約34%的小學生及超過60%的青少年,在晚上該睡覺的時間使用手機;夜間使用手機的頻率和每晚睡眠時間少於8小時的情況在青春期早期達到尖峰,且在年輕女孩中更為明顯。研究也發現,遭受網路霸凌的參與者,近75%承認整晚都會查看手機,而未遭受網路霸凌的參與者只有不到一半表示晚上有使用手機。
兒童心智科醫生吳佑佑表示,許多研究已證實,過度使用網路和3C產品與睡眠影響密切相關,尤其當孩子夜裡醒過來看手機,受到強光和藍光刺激可能導致失眠,或干擾他們的睡眠周期,進而對睡眠和生活造成影響。
吳佑佑說,半夜使用手機或高度依賴手機的孩子,暴露在網路霸凌情境的風險較高。通常我們在網路發布訊息後,會查看是否有人看到,別人怎麼回應,以及如何回覆他人的回應,越頻繁使用,越容易依賴網路,若選擇公開發表內容,未限定觀看對象,後續失控的言論與網路霸凌事件發生的風險將提升。她提醒,連大人都不見得能夠控制自己不去使用手機,更何況是孩子,建議家長教導孩子如何有效運用3C產品,更智慧地應用這些工具,避免不當使用影響生活和心理健康。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強調,使用手機透過社群互動、紀錄生活已是常態,當看到有些回應和想像的不同時,自然會擔心、想回覆,而「思考」本身很難關機,所以容易干擾睡眠。
葉雅馨建議,父母可透過以下三點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手機使用習慣。一、說明而有共識:跟孩子說明不睡覺玩手機的缺點,像是會吸引晚睡的人線上聊天、玩遊戲,常因此不好意思提早休息,可教孩子練習拒絕,或告知對方要先下線。二、增強給予獎勵:父母以孩子喜歡的事物作為獎勵,當孩子在約定的時間休息就能夠獲得,時間拉長就會變成一種習慣。三、從小目標開始:用手機對孩子來說可能是種紓壓,避免讓孩子產生剝奪感與抗拒感,可利用漸進式的目標設定,幫助他們克服覺得很難的心理障礙,例如從睡覺時間提早十分鐘開始,逐步接近最終目標,較容易與孩子取得共識。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健康新聞
-
清明天氣變化大!當心「外邪侵襲」 中醫師推2食譜、按3穴位健脾養胃
(7 小時前) -
複製人宇宙? 科學家想創造「不會思考不會痛」的活屍
(8 小時前) -
豆漿、豆腐吃出子宮內膜癌?婦產醫揭答案!對2類女性還有「這些益處」
(9 小時前) -
揮別肛門廔管 中醫大附醫新型括約肌間廔管結紮術精準治療
(9 小時前) -
大林慈濟醫院心血管加護病房正式啟用 邁向術後照護新里程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