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病菌「戴手套」就安啦? 醫界曝真相使用前、後仍要肥皂洗手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生活中病菌無所不在,想要保護自己,許多民眾仰賴戴手套、戴口罩等防護,但國內醫界提醒,戴手套不能取代洗手!民眾就算使用手套前、後仍都要洗手,因手套暗藏許多肉眼看不見的病菌,有些極微小的病菌會穿過手套進入皮膚。
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每年5月5日為「世界手部衛生日」,響應今年「It might be gloves. It’s always hand hygiene.(手套護一時,洗手保一世)」主題,國內各大醫院都舉辦手部衛生宣導活動。
國泰醫院院長簡志誠就強調,生活中細菌無所不在,常見如半熟蛋及生食,含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透過接觸傳染,對於嬰幼兒、長者或免疫力低下民眾,嚴重可能致命,凸顯洗手的重要。而洗手是杜絕病菌藉由手部傳染最簡單、有效的方式。
簡志誠說,觀察後疫情時代,許多民眾過度仰賴戴手套、戴口罩等方式來防護病菌傳染,但近來研究顯示,即使是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療人員依照標準作業流程脫除手套後,仍有4.5%會受到病毒、細菌汙染,必須提醒民眾的是,戴手套不能取代洗手,使用手套前、後都要洗手。
此外,過度使用手套也會增加醫療廢棄物及對環境造成影響,簡志誠強調,因此,以國泰醫院為例,院內醫療人員會在預期會暴露病人體液及接觸隔離的病人之前,才會戴手套,以兼顧病人安全暨落實永續。
台大醫院上午也舉辦活動提醒病友與醫護人員對手部衛生與抗生素抗藥性防治的認識。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比喻,抗生素就像飛彈一樣重要,但飛彈必須打出去有作用,除了抗生素,我們還有免疫系統,不要讓敵人進來,才是善戰者,唯有透過洗手將微生物與細菌阻絕,不只是保護自己更是保護別人,最重要的要變成一種習慣,不讓敵人進入身體,預防勝於治療。
國泰醫院內科部副部主任暨感染科醫師陳立羣提醒,使用肥皂進行手部衛生,能去除95%以上的細菌和病毒,比酒精搓手更有效,尤其在「吃東西前、摸過寵物後、回到家後、如廁後、在外玩耍後及擤鼻涕後」等時機洗手,不僅可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及他人健康。另酒精噴手不是萬能,千萬別忽略酒精殺不死的病毒,如傳染力強的腸病毒及諾羅病毒等。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全基因體定序揭密!越晚當爸「精子突變較多」 孩子精神疾病發病越早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健康新聞
-
中醫立夏養「心」之道 西瓜、番茄加飯後山楂!
(1 小時前) -
腰圍超過80公分,恐有心血管風險!醫教1招「擁抱媽媽」簡易測量
(1 小時前) -
開放「日本全齡牛」撞萊豬風波 食藥署低調:上路沒有時程表
(1 小時前) -
青春痘避免過度清潔 中醫「清熱解毒」助國中女重拾笑容
(2 小時前) -
義大醫療緬懷SARS英雄歐巴尼 紀念演講喚醒醫者初心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