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抗生素仍「咳個不停」 學齡童最怕大魔王!72小時無效得換藥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孩子發燒、久咳,當心碰上學齡兒童最怕的「大魔王」。書田診小兒科主任醫師蘇軏提醒,黴漿菌為兒童社區型肺炎常見的病原菌,主要透過飛沫傳染,好發於學齡兒童,但各年齡層都有可能感染,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感染後也不會終生免疫,有可能重複感染。尤其,若治療72小時仍有發燒或症狀惡化,可能是抗藥性菌種,要更換第二線抗生素。
蘇軏近期就收治一名年僅6歲的病童,發燒到39度,發燒當天就開始有明顯的咳嗽、鼻涕及喉嚨痛的症狀,雖經第一線抗生素治療,但回診時胸部X光片檢查發現浸潤增加,趕緊安排黴漿菌快篩,檢查結果為陽性,給予第二線抗生素治療,症狀才改善,體溫也恢復正常。
蘇軏說,黴漿菌感染常見的症狀包含發燒、咳嗽、喉嚨痛、鼻炎以及頭痛等,症狀可持續1至4週,部分患者可能會有中耳炎、肋膜積液、肺膿瘍等併發症,氣喘患者也常因為黴漿菌感染而使得氣喘症狀惡化。
發燒、久咳,快篩可以幫助診斷,蘇軏表示,黴漿菌感染,醫師除了參考病史、接觸史、理學檢查、胸部X光片等進行臨床診斷外,以細菌培養為黃金準則,但因為需要耗費較長時間,對患者在急性期的幫助較低。因此,臨床上懷疑黴漿菌感染時,可透過口咽部檢體進行快篩,約15分鐘便可判讀,在適當情況下對患者有很好的診斷價值。
蘇軏指出,針對臨床上懷疑黴漿菌感染的患者,通常會給予第一線抗生素治療,然而近年來黴漿菌對第一線治療的巨環內酯(macrolide)類抗生素,抗藥性有增加的趨勢,有些研究指出目前抗藥性菌種比例超過50%,因此若治療48到72小時仍有發燒或症狀惡化,可能是抗藥性菌種,要更換第二線抗生素。而在決定更換抗生素前,除了詳細檢查排除其他病原菌外,透過黴漿菌快篩可以加強診斷的正確性,提供臨床醫師更好的治療方向,
預防黴漿菌感染,蘇軏提醒,平常要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戴口罩,同時提升個人免疫力,飲食均衡,睡眠充足,以降低感染風險。出現發燒、久咳症狀的學齡兒童,若懷疑黴漿菌感染,接受抗生素治療,應遵照醫囑完成療程,咳個不停、咳到一直睡不好的情況才能盡快獲得改善。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健康新聞
-
-
護理及AI機器人結合 彰基揭開國際護師節系列活動
(1 小時前) -
百日咳近6年同期新高!一週有3嬰感染 未滿1個月大嬰三度就醫仍在ICU
(2 小時前) -
臉紅、發熱、丘疹膿皰 當心玫瑰斑上身
(2 小時前) -
緩解鼻塞用吸鼻器?洗鼻器? 網友分享舒緩妙招快試試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