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做出全球首套AI助手 揪早期胰臟癌「只需2分鐘」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胰臟癌之所以有「癌中之王」之稱,全因初期無明顯症狀、診斷困難且進展快速,致死率極高,能不能治癒的關鍵,全在於能不能在「腫瘤小於2公分」就早期發現,台大醫院今(20)日公布最新醫療成果,台大醫院與台灣大學應用數學科學研究所合作,開發出全球首套人工智慧胰臟癌輔助診斷系統,利用AI可以找出過去高達40%、易被忽略的早期胰臟癌蹤跡,對早期小於2公分的胰臟癌具80%檢出敏感度,整體準確率更突破90%,診斷過程只花2分鐘。
在台灣,胰臟癌已經逐年攀升至國人癌症死因的第七位,112年就有2879人因此喪命。根據統計,其5年存活率僅約10%,過去確診就相當於死亡,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
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醫師陳柏廷表示,由於胰臟位於腹部深處,電腦斷層(CT)常受限制,尤其要找到腫瘤小於2公分的早期胰臟癌在CT影像中猶如海底撈針,過去約有40%病灶易被忽略,診斷成功率往往只能仰賴醫師經驗與工作負荷。
台大醫療團隊成功開發人工智慧胰臟癌輔助診斷系統,導入深度學習模型與多重影像資料訓練,可於PACS系統中即時分析病患CT影像,自動標示胰臟輪廓與可疑病灶位置,輔助放射科醫師判讀。經全國性臨床測試顯示,對早期(<2cm)胰臟癌具80%檢出敏感度,整體準確率更突破90%。
陳柏廷說,該AI系統已於2024年底正式於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臨床上線,開放提供自費AI影像分析醫令,迄今約有20到30位病患使用。如果其他醫院的病患也可以攜帶相關影像檢查資料來進行評估。
台大醫院綜合診療部主任廖偉智強調,胰臟癌若能在早期,小於2公分時發現,就有很高機會可以治癒,以目前治療效果來看,存活率可達8成,但一旦腫瘤超過2公分以上,往往會轉移擴散,存活率只剩2成,兩者有很大的落差。
廖偉智說,胰臟癌是病程發展極快速的腫瘤,短者只需要三個月,腫瘤就可以出現很大變化,從檢查完全看不到到長出來,跨越過2公分大小的要命門檻,因此,建議有慢性胰臟炎、胰臟囊腫、基因異常、有家族史以及糖尿病等高危險族群,應接受AI檢查。
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陳世杰表示,該AI系統是利用台大醫院本身累積豐富的胰臟癌治療經驗的大數據訓練完成,開發超過5年,簡單來說,就是把人類肉眼看不到的東西,透過AI運算找出,好比在昏暗的晚上很難分辨車子品牌,這是人眼的極限,而電腦可以把影像數據透過AI分析,看到人眼所看不到的質地、差別等。
台大醫院強調,該AI系統已取得台灣與美國發明專利各4項,並通過國內食藥署醫材核准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突破性醫材(Breakthrough Device)認證,目前台大醫院內已全面啟用該AI系統,放射科醫師可即時參考AI判讀結果,有效提升診斷效率與信心。臨床上也已與消化內科、外科及腫瘤科等多專科密切合作,共同評估病情並制定個人化治療策略,搶抓黃金治療時機。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三峽暴衝已釀3死 衛福部首發聲:新北醫療量能夠、醫院未求援!
三峽暴衝15送醫4人OHCA 侯友宜趕赴土城醫院!最新病況曝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健康新聞
-
-
罕見小腸「惡性腹腔脂肪肉瘤」 34歲男切除2.5公斤病變
(56 分鐘前) -
與健康同行與篩檢共贏 員基醫院積極推動癌症篩檢
(1 小時前) -
台灣高齡口腔暨食品健康管理學會成立 開創銀髮健康新局
(2 小時前) -
3C族出現「烏龜頸」、「富貴包」 浮針療法緩解肩頸疼痛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