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關懷直達最需要的角落 花蓮門諾醫院揭示三大醫療困境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李衣綸/台北報導
台北看病可能只是轉個彎,但在幅員廣大的花蓮,居民往往必須舟車勞頓一至兩小時才能就診。面對這樣的現實,花蓮門諾醫院1948年起深耕東台灣,從山地巡迴醫療出發,深入在地提供專業服務,隨後並一步步拓展至早療、吞嚥照護、矯具義肢與運動防護領域,秉持「病人在哪,醫院就在哪」的信念與「不放棄」的精神,讓醫療真正貼近最需要的人們。
門諾也觀察到,偏鄉醫療的困境不僅來自距離與資源不足,更深藏於家庭的日常的抉擇裡,包括父母在忙於生計與陪同孩子早療間權衡;子女在營養照護與維持尊嚴間為吞嚥困難的長者做決定;行動不便的病友則在義肢帶來的行動力與不適感之間取捨。
台灣基督教門諾會醫療財團法人張文信總執行長表示,在花東看見太多家庭被迫在兩難中做出艱辛抉擇,但門諾選擇不放棄,因為病患在哪裡,醫院就該在哪裡。多年來,門諾出動超過數千次行動醫療與無障礙診間,行駛逾 3,000 萬公里,走遍山城與海岸,希望用專業與行動,確保每個生命都能被善待。
門諾醫院9月起在全台展開互動問卷調查,透過「行動醫療廣告車」走入街頭,以三個簡單卻發人深省的問題,邀請社會一同思考:當醫療成為兩難,你會如何選擇?這三個情境分別對應「早期療育」、「長者吞嚥照護」與「輔具使用」三大議題,也是門諾在服務偏鄉過程中最常面對的挑戰。
根據統計,花蓮6歲以下需要接受早療服務的比例高達8%,遠高於全台平均。由於偏鄉社區就醫可近性不足,加上家庭對早療觀念的缺乏,導致許多孩子錯過3歲前的黃金治療期。因此門諾醫院2014年起推動「居家早療」服務,由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個管師與社工組成專業團隊,直接走進家庭,提供專業評估與訓練,減少交通與時間的限制。十年來已累積服務超過六千人次。
門諾針對全台發起的問卷顯示,即便知道義肢可能帶來不便或疼痛,仍有八成的受訪者選擇穿戴,顯示行動自由對病友與家屬的重要性遠比外界想像更迫切。這種困境在花東地區尤為明顯,當地身障人口超過4萬人,許多人因交通成本過高或缺乏家人陪同,無法頻繁往返醫院,即便有需求也只能選擇放棄。臨床上甚至有病友拖了20年才第一次接受矯具義肢評估,在這漫長過程中,只能靠傷害自己的方式勉強應付日常。
因此門諾成立東部唯一具國際雙認證的專業人員領導矯具義肢團隊,結合3D建模與精細調整技術,量身打造合適的義肢與矯具,並巡迴到宅服務,讓偏鄉病友也能獲得適切的輔具,不必再在自由與痛苦之間二選一。這份專業不僅幫助病友重拾行動力,也讓家屬在長期照護中獲得喘息,讓生活逐步回到正軌。
門諾醫院表示,未來會持續推動行動醫療服務,深入更多偏遠角落,讓醫療資源真正貼近需要的人們。同時也呼籲社會各界攜手支持,讓「不放棄」成為守護每一個生命的共同承諾。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77歲阿嬤重拾清晰勢力 大學眼科分享白內障全面性晶體優勢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健康新聞
-
-
長期憋尿與飲水不足,恐泌尿道感染併發血尿!醫籲:高風險族群保養3原則
(1 小時前) -
「蘋」蘋安安過中秋 高雄長庚X文山高中走進病房送暖
(1 小時前) -
約360萬人患有白內障,延誤治療增失明風險!白內障全面性晶體重拾清晰視界
(1 小時前) -
七成口腔癌確診已晚期!醫示警「檳榔+菸酒」罹癌風險高123倍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