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免躺走廊! 石崇良再拋明年推「急診專屬病床區」只收一類人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急診滿到病患躺在走廊上的景象將不再,解決大醫院急診壅塞,衛生福利部長石崇良又有新作法!石崇良今(7)日表示,預計明年起,將要求大醫院急診有新的空間規劃,劃出「急診中的病床區」,專收只需住院一、二天接受處理、治療就可以出院的病人,須有獨立空間、有固定的照護人力,一方面避免急診醫護得兩頭跑,一方面也可以讓醫院病床效率更高。
石崇良今日出席「2025台灣健康照護聯合學術研討會」,進行專題演講,演講中就提及新的解決急診壅塞作法。
石崇良表示,過去急診經驗,有一些病人其實不一定要住院,處理治療個48小時、72小時就可以回家了,不一定一定要住院,讓病床可以給更重症的病人優先入住。
石崇良說,這一群病人並非傳統留在急診觀察的病人,與急診觀察床是等待最後診斷再安排住院或轉診的概念不同,他們是需要接受治療的人,應有獨立的空間,不是躺在走廊、大廳,像國外就有類似的「短期停留單位」。
舉例來說,石崇良指出,有些肺炎的病人,只需要先打抗生素,觀察有沒有惡化,若情形控制住了就可以回家,後續轉成門診打抗生素治療即可。有些化療病人,治療期間需要觀察變化,或簡單外傷、輕微腦震盪者,擔心回家惡化,也可以藉此處理追蹤電腦斷層,看看意識變化。
石崇良指出,像林口長庚就有很多觀察床已經開始做住院的處理,而不是等到病人正式住院才開始。健保今年已經提升觀察床的護理、診察費用等,接下來,預計明年開始要調整支付標準,讓醫院重新規劃上述「急診中的病床區」,以更有效率的運作,可望再解決一部分的急診壅塞問題。
石崇良說,新的概念就是兼顧病人隱私,且有固定的照護人力配置,專門來處理及治療這群病人,讓原本的急診醫護人力不必兩頭跑,也讓病人得到治療,讓醫院病床效率更高。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AI突破!台大醫院開發「元宇宙模擬平台」 手術中五臟六腑完全透視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健康新聞
-
-
父母總是「捨不得花自己」?精神科醫示警:小心最後賠上健康
(8 小時前) -
感冒亂吃抗生素更慘!36歲男喉嚨「長滿雪花」超驚悚 醫生示警了
(8 小時前) -
糖友自我血糖監測不能少 專家教你不痛測法
(10 小時前) -
學樂器不嫌晚!醫:維持認知功能、加強記憶力 6大益處鍛煉大腦緩老化
(10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