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5 | 周刊王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慢性病使用多重藥物的長者 欠缺運動,下肢肌肉量開始流失的長者
有心臟或內耳問題容易眩暈的長者
3類「高風險跌倒族群」曝! 醫示警「這情況」:下盤不穩危險了

[周刊王CTWANT] 69歲政論名嘴張友驊3日晚間在台北市吳興街散步時,意外踢到路邊花圃跌倒,造成頭部直接撞擊地面失去呼吸心跳,經搶救後雖恢復心跳,但仍處於昏迷狀態,目前據傳已接上葉克膜。對此,醫師姜冠宇也列出3類高風險跌倒族群的長者,包括有慢性病使用多重藥物、缺乏運動且下肢肌肉量開始流失,以及有心臟或內耳問題容易眩暈的人。
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科醫師姜冠宇昨(4日)在臉書發文指出,不管是不是颱風天,只要是成人都要慎防跌倒,因為身體有一定的重量,跌倒瞬間反應未必像青少年這麼好,「跌倒中頭部的影響我想不贅述,好一點腦震盪、運氣差一點就腦出血了,就算腦震盪,後續也可能有水腦症變化,讓長者長期的認知功能更加減退。」
姜冠宇也表示,高風險跌倒族群的長者,臨床經驗常見有3類,包括:
姜冠宇進一步示警,其中第2點要察覺,若走一步超過1.25秒、6秒鐘內無法走完5公尺的距離,就是很危險了。他也補充,即便台灣的輔具產業是很先進的,但是大多數有潛在跌倒風險的長者,仍然沒有使用適當的輔具,或是用的輔具不搭,「這是會增加跌倒機率並增加傷害程度的。這在臨床看到很多,現在我們也看到跌倒確實是可以致命的。」
他也提醒,真的跌倒的話,「短時間內我們要注意摔倒之人的意識,包含走路姿勢、言語表達、瞳孔是否異常等等,就算意識清醒也可能是暫時的假象,要過了1天才算數,身體狀況本來就不好的,甚至建議要觀察3天,並在1週之內減少移動,這些不能不慎喔。」
延伸閱讀
最新健康新聞
-
她私密處日漸腫大!女子喜歡穿緊身褲癢到抓破皮「還堅持穿」 醫切開無奈搖頭:流湯飄臭味
(6 小時前) -
山東7旬嬤每天玩手機到凌晨 一驗竟近視2300度…醫吐實情:非常罕見
(9 小時前) -
「這2族群」性病案例快速增加! 醫告訴你為何性病找上你
(9 小時前) -
「電子血栓」找上年輕人!22歲青年連日熬夜打電動 左下肢取出半米長血栓
(9 小時前) -
雙膝距離大是「O型腿還是X型腿」? 醫告訴你兒童腿型矯正黃金期
(1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