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木乃伊身上找到黑死病證據 古埃及3300年前已有死亡病例
[周刊王CTWANT] 人類文獻紀載曾有3次「黑死病」(BlackDeath)大流行,均發生在中世紀的歐亞大陸,不過最近有研究顯示,黑死病的起源有可能在埃及,原來專家在一具近3300年歷史的木乃伊身上發現證據,而這也是學界首度在歐亞大陸以外發現黑死病病例。
根據《每日鏡報》引述美國《大眾科學》(Popular Science)和《IFL科學網》(IFL Science)的報導,科學家最近分析在義大利都靈博物館(Turin)埃及博物館(Museo Egizio)館藏的一具3290 年前埃及木乃伊身上,發現了引發鼠疫的細菌「鼠疫桿菌」(Y. pestis)DNA。
這項在2024年古病理學協會歐洲年會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科學家以放射性碳測得年代,約西元前1686年至西元前1449年,可追溯到古埃及第二中間時期(Second Intermediate Period)末期或者新王國時期(NewKingdom)初期,距今約3290年。
由於木乃伊骨組織和腸道內容物均含鼠疫桿菌 DNA 痕跡,推測這具木乃伊就是死於黑死病,這也是人類歷史上在歐亞大陸以外的地區首度發現鼠疫確診病例。不過在2004年,科學家曾在開羅以南約300公里處的阿瑪納(Amarna)考古村落發現跳蚤遺跡,這裡曾是圖坦卡門王陵墓建築工人居住地,由於跳蚤是鼠疫主要傳播媒介,研究人員懷疑,古埃及尼羅河沿岸可能有發生過鼠疫。
另據史籍紀載,黑死病首次大流行在西元541年東羅馬帝國時期,並持續到西元750年才告終,估計造成1500萬人到1億人死亡,疫區包括地中海周邊國家為主。第二次大流行爆發於14世紀中葉,當時蒙古人稱霸歐亞大陸,這場黑死病大流行由亞洲向整個歐洲傳播,1347年至1351年,估計造成7500萬至2億人死亡。至於第三次黑死病爆發,則是發生在19世紀中葉,當時清朝統治的中國雲南開始蔓延,擴及蒙古、印度,估計約1000萬人喪命。
鼠疫最初僅稱為瘟疫,16、17世紀時因未發現皮下出血發黑的症狀才被稱為「黑死病」,雖然現代科學家認為病原體可能已滅絕,但鼠疫桿菌仍舊活躍,依舊是國際公共衛生問題,鼠疫過去10年來在馬達加斯加再次現身,每年新增病例 500到2000 例,另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統計,每年全球有高達 3000例鼠疫病例發生。
延伸閱讀
最新健康新聞
-
-
跨年情侶魚水之歡,男竟然「金槍不倒」!醫師揭:缺血性陰莖異常6大原因
(2 小時前) -
第21屆國家新創獎頒獎,長庚醫療體系囊括29個獎項,成績亮眼!
(2 小時前) -
7旬嬤頻頻「當機」對外界沒反應 竟是罕見失智症惹禍!
(2 小時前) -
9旬阿嬤勇敢對抗泌尿上皮癌!達文西手術助重拾天倫之樂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