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1°
( 22° / 19° )
氣象
2025-02-12 | 周刊王

流感高峰期 醫揭「減少辦公室感染」10方法:傳播率降低至60%

流感高峰期 醫揭「減少辦公室感染」10方法:傳播率降低至60%
每年流感高峰期,辦公室內的病毒傳播風險大幅上升。(示意圖/翻攝Pexels)

[周刊王CTWANT] 每年流感高峰期,辦公室內的病毒傳播風險大幅上升,不僅影響員工健康,還可能衝擊企業正常營運。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就提醒,減少辦公室內流感傳播的十大方法,透過系統性防護策略,可將辦公室內的流感傳播率降低60%至90%,同時維持正常的工作效率。

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撰文表示,每日定期清潔與消毒是預防流感傳播的第一道防線。企業應要求清潔人員在上班前,徹底消毒門把、電梯按鈕、影印機及茶水間設備等「多人接觸熱點」,並每兩小時以含75%酒精或稀釋漂白水擦拭。個人設備如鍵盤、滑鼠,也建議員工自行使用消毒濕紙巾清潔,以降低病毒殘留風險。

黃軒提到,辦公室的空氣流通管理同樣重要。研究顯示,開窗通風可降低82%的氣溶膠病毒濃度,建議每小時打開窗戶10至15分鐘,特別適用於20人以下的中小型辦公室,透過分區輪流通風,減少冷空氣對員工的不適。此外,中央空調應加裝HEPA濾網,並定期清潔與更換,以確保空氣品質。

黃軒說明,在密閉空間,如會議室或茶水間,員工應全程佩戴口罩,若有咳嗽症狀,建議使用防護力較強的N95口罩,同時避免觸摸口罩外層,並在取下口罩後立即洗手,以降低交叉感染風險;手部衛生更是預防感染的重要環節。專家建議,員工在接觸公共物品後、進食前,應使用七步洗手法清潔雙手至少20秒。若無法及時用水洗手,可使用含酒精的乾洗手液,確保手部潔淨。

此外,為減少辦公室人數密度,企業可採取分流上班制度,如「AB班輪流到崗」或彈性工時安排,減少人員聚集的風險。重要會議則可改為視訊方式進行,若必須進行實體會議,則應將時間控制在30分鐘內,並要求所有與會者佩戴口罩,以降低飛沫傳播的機率。企業也可以在相鄰座位間加裝透明防疫隔板,阻擋飛沫直接傳播,並鼓勵員工使用個人文具,避免共用原子筆、訂書機等文具,以減少接觸傳染的機會。

黃軒認為,企業應建立每日健康監測機制,要求員工進入辦公室前量測體溫,若出現發燒(37.5°C以上)或咳嗽等症狀,應立即返家休息,避免病毒進一步擴散,同時可提供流感快篩試劑,讓有疑似症狀的員工能即時檢測,確保辦公環境的安全性。

疫苗接種也是降低流感傳播的有效手段。黃軒指出,企業可於每年秋季補助員工施打流感疫苗,提升職場內的群體免疫力。研究顯示,當疫苗接種率達70%以上,可有效降低流感爆發的風險,進而維持正常的工作運作;當辦公室內單日出現超過三名確診者時,企業應立即啟動消毒程序,並實施全員遠距辦公至少三天,同時追蹤確診員工在發病前48小時內的接觸史,通知相關人員進行自主健康管理,以防止病毒進一步擴散。

黃軒表示,企業還應備妥「緊急防疫箱」,內含備用口罩、血氧機、退熱貼等物資,並定期檢查效期,以確保在疫情發生時能迅速應對。流感防治不只是個人責任,更需要企業與團隊的共同配合。透過環境清潔、空氣流通管理、個人防護措施、辦公模式調整、疫苗接種與應變機制的建立,可有效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並維持企業正常運作。系統性防護策略可將流感傳播率降低60%至90%,並確保工作效率不受影響。企業應將防疫視為長期職場健康管理的一部分,為員工打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而非病毒溫床。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