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大塞車…醫曝解方「台灣從沒落實過」 16年護理師轟:護病比病態

[周刊王CTWANT] 近期各大醫院急診室塞爆,加護病房也滿床,恐怕引發醫護人員出走潮。急診室醫師認為,今年比較嚴重主要是「供需失衡」,全國護理師不足,只要落實「分級醫療」就能解決一大部分,另一名資深護理師也揭露目前的狀況以及遇到的困境。
新光醫院急診室主任張志華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坦言急診塞爆是老問題,但今年比較嚴重,連中南部都發生,主因是「全國性護理師不足」,病房關閉很多,病人不得已在急診室待床,但急診又受流感和諾羅病毒肆虐,加上過年後戶李失離職潮,供需嚴重失衡。
張志華指出,重點在「落實」,但台灣從沒有落實分級醫療,第1是輕症不該直接跑到醫學中心就醫,第2是住院也沒有落實分級醫療,以致於面臨嚴重病房沒辦法上轉、輕症沒辦法下轉的困境。
張志華更提到,現在台灣就醫沒有門檻,民眾都選大醫院,且收費差異不痛不癢,最有效的是「輕症病人到急救責任醫院就醫,應該先自費,事後再拿單據和健保書申報核銷」,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另外,有一名在第一線待了16年的資深護理師告訴《TVBS》,醫院為了符合衛福部公布的護病比規定,只能用「全院平均」及「每月平均」去統計,並不是「每天每班」統計,所以挪移、支援的狀況很常見。舉例來說,內科病房30床,共3名護理師照顧,護病比會是1:10,但為了符合衛福部規定的1:6,就會要求在產房待命的2名護理師,到內科病房支援,等有產婦入院再回去協助。
雖然符合衛福部規定,但長期下來讓護理人員不堪負荷,離職、人力不夠的狀況下,只好「縮床」,也導致急診、門診需要住院的病人必須「排隊等床」,使得醫護人員瀕臨崩潰邊緣,護病比越來越病態。
護理師表示,人力不足的前提下,原有的25床減為20床,本來1天3班護理人員(1班8小時)變成只能排白班和夜班,1班12小時。雖然勉強符合勞基法排班,但年假特休無法休,就連執照要求的進修時數也只能利用休假補齊,白班2名護理人員,夜班1名護理人員,實際的護病比變成白天1:10、夜班1:20。她坦言,勉強符合勞基法排班,但年假特休沒辦法休,就連執照要求的進修時數也只能利用休假補齊,休假還要上課,無法休息,讓護理人員的疲憊感越來越沉重。
延伸閱讀
最新健康新聞
-
急診壅塞嚴重「前所未有」!邱泰源:病床調度、調整健保給付助緩解
(31 分鐘前) -
衛福部提急診壅塞「3解方」 醫師工會批:調床機制名存實亡!
(54 分鐘前) -
彰基證實「急診壅塞年前就有」!3類患者最多 目前內科佔床率約7成
(2 小時前) -
衛福部數字曝「急診全塞大醫院」 林靜儀:逾7成非急迫病患
(2 小時前) -
諷急診醫「小腦袋」臉書遭洗版!名醫怒斥無恥 林靜儀:用語部分會檢討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