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2 | 周刊王

廣東珠海一名男子食用蟾蜍,結果中毒送醫不治。(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
廣東男信偏方吃蟾蜍「中劇毒慘死」 醫示警:120度加熱4小時仍有毒

[周刊王CTWANT] 俗稱「癩蛤蟆」的蟾蜍含有劇毒,不可隨意食用。不料,中國廣東珠海一名男子,因聽信偏方在家食用蟾蜍,結果造成中毒,雖然緊急送醫搶救,但最後仍不幸過世。對此醫師警告,蟾蜍體內含劇毒物質,中毒嚴重者有死亡風險。
據《廣州日報》報導,蟾蜍屬中國「三有」保護動物,具有藥用價值,但其皮表面的疙瘩內有毒腺,直接食用易引發悲劇。毒腺分泌出來的黏液有劇毒,可直接影響人體心臟傳導系統,對心臟、消化道及中樞神經會造成嚴重損害,中毒多在0.5~1小時後出現,症狀主要表現為頭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的會出現昏迷,甚至導致呼吸、心臟衰竭而死亡。
醫生指出,蟾蜍毒素性質穩定,一般廚房的加工手段無法破壞其毒性,需要專業處理。此外,民間流傳的「蟾蜍去毒偏方」缺乏科學根據,有效性和安全性也未獲得任何專業認證,「泡酒去毒」實為謬誤,因為酒精反而會加速毒素溶解,近年有多起飲用蟾蜍酒致死案例。
許多人認為,高溫烹煮就可以殺菌,但實驗證實,即使120度高溫加熱4小時,蟾蜍毒素依舊存在。而僅食用「腿部肌肉」的做法更暗藏危機,毒素會透過淋巴循環滲透到全身,曾有患者因接觸未徹底清理的蟾蜍體液,最後不得不截肢。
醫師提醒,民眾若誤食蟾蜍,應立刻用筷子壓迫舌根催吐,減少胃腸道的吸收;若是眼睛或皮膚感染,要用大量清水沖洗,並盡速就醫。切勿輕信「以毒攻毒」的偏方,避免接觸野生蟾蜍及其製品,共同守護生命健康安全。
延伸閱讀
最新健康新聞
-
-
美市售51種牙膏「9成含鉛」 食藥署揭台法規:最重罰500萬
(45 分鐘前) -
仁德醫專攜手中國醫大啟動「護理師公費培育專班」 畢業即就業
(1 小時前) -
綠生活從醫院出發 朴子醫院響應地球日推動永續行動
(2 小時前) -
71歲老翁心衰竭二進加護病房 「這1微創術式」助攻順利置換主動脈瓣膜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