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挖了!專業醫警告亂掏耳「恐釀失聰」 耳朵護理正確方式公開

[周刊王CTWANT] 不少人洗完澡或耳朵癢時,會習慣拿棉花棒、手指甚至尖銳物品伸進耳道大力掏挖,認為這樣可以清潔耳朵。但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警告,這種行為不僅無益,反而可能毀壞耳朵的天然防護系統,帶來嚴重健康危機。
黃軒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耳垢常被誤認為骯髒的分泌物,但其實耳垢的本質是耳道自我防護的重要屏障。耳垢具有黏性,內含天然抗菌成分,能有效攔截灰塵、細菌,保護耳道及聽覺系統。
根據國際期刊研究,耳垢還能自行從耳道深處移動至耳道口,最終自然脫落,根本不需人為清除。因此,黃軒醫師呼籲大眾,當覺得耳朵「髒」時,不應急著掏挖,應讓耳垢自然完成清理任務。
但黃軒醫師也提到,許多人仍舊因舒適感而不停掏耳朵,卻未察覺這可能引爆三大耳部健康風險。首先是耳垢堵塞。棉花棒或其他工具在掏耳時,往往會將耳垢推得更深,導致耳道堵塞,造成耳鳴、悶塞感,甚至頭暈,反而讓耳垢無法自然排出。
其次是耳道感染。耳道環境溫暖潮濕,細菌容易滋生,若以不潔手指或物品掏耳,極易將細菌帶入,引發疼痛、癢感及異常分泌物,嚴重時甚至影響聽力。
最後則是耳膜破裂。耳膜極為脆弱,如掏耳時用力過猛或使用尖銳物品,極有可能戳破耳膜,導致聽力下降、持續耳鳴,且癒合時間動輒數月,帶來長期困擾。
針對耳朵搔癢,黃軒醫師建議以專用耳部清潔劑滴耳方式,輕輕按摩耳後,幫助耳垢自然軟化脫落,類似為耳朵做一場溫柔的SPA。
此外,民眾應停止在耳道內部使用棉花棒,只需以濕毛巾輕擦耳道口即可。如遇到耳垢堵塞嚴重或耳痛無法緩解,則應及早就醫,由專業耳鼻喉科醫師處理,避免自行操作導致更大傷害。
黃軒醫師提醒,耳朵是探索世界的重要器官,而耳垢正是默默守護聽力的無名英雄。過度掏挖只會破壞這道防線,讓耳朵暴露於細菌、感染與受傷風險之中。保護耳朵,就是保護自己聽見親人聲音、感受音樂美好與世界萬象的能力。他呼籲大家,從今天起,戒除隨手掏耳朵的習慣,讓耳朵回歸自然自潔的健康機制。
延伸閱讀
最新健康新聞
-
-
七旬男腹股溝疝氣術後又復發 「微創手術」有效修補、當日即可下床
(2 小時前) -
韓國超夯「爆水粉底」真能保濕?專家:出現「油水分離」別再使用
(2 小時前) -
骨骼強健生活不卡卡!大武鄉衛生所 x 高醫骨科駐點看診守護南迴鄉親
(2 小時前) -
腹股溝疝氣「5大症狀」一定要警覺!醫示警1變化需緊急手術 晚了恐害腸壞死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