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飲食新寵!醫揭苦瓜9好處 研究證實助穩血糖、護腸道

[周刊王CTWANT] 「夏天就是要吃點苦,才會降火氣啊!」這句家常話不只是飲食智慧,也逐漸獲得現代醫學的支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近日在其臉書粉專分享了,苦瓜在現代營養學與醫學上的諸多好處。
劉博仁醫師表示,苦瓜一向被中醫視為具有清熱解毒、降火氣的作用,而現代科學的研究也逐漸揭示這種「苦味」背後的實質營養價值。一項2020年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的雙盲臨床試驗顯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連續12週服用苦瓜萃取物後,空腹血糖與糖化血紅素(HbA1c)皆有明顯下降,且未見重大副作用。
這項研究指出,苦瓜所含的天然活性成分如苦瓜皂苷(Charantin)、多肽P(Polypeptide-p)以及葫蘆素類三萜(triterpenoids),不僅有助於血糖調節,也可能促進腸道健康、改善小腸末端黏膜功能,並在調節腸道屏障與降低慢性發炎方面展現潛力。
除了營養成分,苦瓜在世界不同文化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以沖繩為例,當地人稱苦瓜為「Goya」,經典菜餚「Goya Chanpuru」,將苦瓜與豆腐、蛋與豬肉快炒,不僅風味十足,也成為長壽飲食的重要象徵。沖繩人長期食用苦瓜,被視為當地慢性病少、老化速度慢的可能因素之一。
劉博仁說明,在台灣苦瓜品種多樣,包括乳白色、口感溫和的白玉苦瓜,以及苦味較重、營養價值更高的青苦瓜與印度型苦瓜。劉醫師指出,若以養生保健為目的,苦味較濃的品種更具價值;但若追求家常風味,則白玉苦瓜是最佳選擇。
從營養學角度來看,苦瓜熱量低、營養密度高,富含維生素C、鉀、膳食纖維、葉酸與B群維生素,對於調節血糖、改善代謝症候群與減緩慢性發炎,都是不錯的天然選擇。不過料理方式也很關鍵。劉醫師建議,以快炒或汆燙方式料理苦瓜,既能保留其營養,又不會過於苦澀;相反地,燉煮過久或高溫油炸則可能破壞其中的活性成分。
不過雖然苦瓜健康益處多,但並非人人適宜。孕婦、血糖偏低者及正在服用降血糖藥物者應特別留意,以免出現低血糖現象。此外,脾胃虛寒或易腹瀉者亦應避免攝取過量。
劉博仁也提到,保健不僅是吃什麼,更關乎和誰一起吃、用什麼心情吃。談到母親親手烹調的香菇炒苦瓜,他感性地說,那道菜不只帶來味覺上的清爽,也喚起心靈上的踏實與幸福。
劉博仁鼓勵大家,不妨趁著夏天,從一盤家常苦瓜菜開始,讓「苦中帶甘」的滋味,成為身心清爽的起點。如果家中也有拿手的苦瓜料理,不妨分享交流,因為吃對的食物,正是一種善待自己的方式。
延伸閱讀
最新健康新聞
-
-
「以貌取人」不是膚淺?有科學根據!醫:喜歡看帥哥符合演化生物學
(34 分鐘前) -
小學畢業前就高度近視!台灣兒童近視低齡化、度數上升快,醫師:眼球結構變化不可逆
(54 分鐘前) -
單腳抖動誤為帕金森氏症?恐是非典型中風!醫籲:中風把握「黃金3.5小時」救治
(55 分鐘前) -
A.S.O阿瘦首度參與亞太永續博覽會 以「足測3.0 × 循環 × 零負擔」展現鞋業永續行動力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