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6° )
氣象
2025-08-29 | 周刊王

寶特瓶微塑料恐導致癌症、不孕及早死 專家警告:高溫加速釋放有毒物質

寶特瓶微塑料恐導致癌症、不孕及早死 專家警告:高溫加速釋放有毒物質
長期飲用放置在車內的塑膠瓶裝水,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人體健康。(示意圖/Pixabay)

[周刊王CTWANT] 健康專家警告,長期飲用放置在車內的塑膠瓶裝水,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人體健康。研究顯示,目前市面上高達8成的瓶裝水,含有微塑料及其他未公開的化學物質,這些成分與癌症、生育問題、兒童發育遲緩,以及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都有關聯,特別是當寶特瓶暴露在高溫下,這些有毒物質的釋放速度會大幅加快。

據英媒《每日郵報》報導,中國南京大學(Nanjing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曾將塑膠瓶裝水暴露在攝氏70度的高溫下4週,結果發現瓶身所使用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塑膠會釋放出有毒的重金屬銻(antimony)以及雙酚A(bisphenol A,BPA)。

銻的短期作用可能導致頭痛、暈眩、噁心嘔吐、腹痛與失眠,長期則可能造成肺部發炎及胃潰瘍。而BPA更被證實與癌症、不孕症、自閉症、心血管疾病,甚至早死有關。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在攝氏27度的天氣下,汽車內部只需20分鐘就能升溫至攝氏43度,1小時內更可飆至51度,這意味著夏季車內塑膠瓶裝水的風險極高。

南京大學的研究建議,避免將塑膠瓶裝水長時間置於溫度過高的環境,因為隨著溫度上升,銻與BPA的釋放量明顯增加,尤其是在極端高溫下。

加拿大蒙特婁的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研究人員也在2023年的研究中得到類似結果。他們測試了4種常見的塑膠瓶,發現只要加熱至攝氏37度,就會釋放出大量微粒與奈米粒子;相對地,若儲存在攝氏4度的冰箱內,釋放出的顆粒極少。

更令人憂慮的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研究還揭示,無論品牌,所有瓶裝水中都含有數十萬個肉眼看不見的奈米塑料。透過高端雷射掃描技術,研究團隊在1公升瓶裝水中檢測到平均24萬個奈米塑膠顆粒,而自來水僅有約5.5個。最嚴重的樣本甚至高達37萬顆。這些微小顆粒能直接進入血液與腦細胞,因而具有極高的毒性。

這些奈米塑料常含有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1種讓塑膠更耐用與柔韌的化學物質,但它會干擾人體荷爾蒙,估計每年在美國造成10萬人早死。美國國家環境健康科學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更指出,這類化學物質與發育、繁殖、大腦、免疫系統等多方面問題息息相關。

研究顯示,微塑膠甚至能導致DNA損傷及基因突變,而這正是癌症發生的關鍵因素。伊朗吉羅夫特醫科大學(Jiroft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的最新研究也發現,在所有大腸癌組織樣本中均檢測到微塑膠,且在癌變組織中的累積量遠高於正常組織。

根據國際瓶裝水協會(International Bottled Water Association)的統計,美國人每年飲用約150億加侖瓶裝水,平均每人約45加侖。這龐大的消費量也使得塑膠瓶裝水的健康風險更顯嚴峻。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