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糖飲料不等於無害 六種常見甜味劑恐「加速大腦失智」

[周刊王CTWANT] 在現代社會中,許多人為了追求健康,都紛紛放棄含糖飲料,改用無糖或代糖的飲料。但巴西聖保羅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再度引發外界對「無糖飲料」與「代糖食品」安全性的疑慮。根據刊登於《神經學》(Neurology)期刊的成果,六種常見人工甜味劑,也就是阿斯巴甜、糖精、乙醯磺胺酸鉀、赤藻糖醇、木糖醇與山梨醇,可能使人類大腦提前老化,平均縮短約1.6年的健康壽命,並加速失智症相關跡象的出現。
FB粉絲專頁《韋恩的食農生活》發文表示,研究團隊追蹤超過12,000名年齡介於35至75歲的巴西公務員,平均年齡52歲,資料來自2008年啟動的「巴西成人健康縱向研究」。參與者依每日甜味劑攝取量分為三組:低量約20毫克、中量約66毫克、高量約191毫克。
研究指出,一罐無糖可樂含有約200毫克阿斯巴甜,甚至高於「高量組」平均值。結果顯示,即便是低量組,腦部功能也有明顯下滑,中高量組退化幅度更大。僅僅一罐無糖可樂,就可能使大腦額外老化1.6年,並讓認知退化速度提高62%。
研究主持人、副教授蘇艾莫托(Claudia Suemoto)指出,負面效應在60歲以下族群最顯著。糖尿病患者腦部衰退更快,但非糖尿病族群同樣受影響;相對而言,年齡較高者影響反而較輕。
雖然目前機制尚待釐清,但已有初步線索。阿斯巴甜分解後可能產生毒性副產物,損害腦細胞,進而影響記憶與思維;赤藻糖醇被認為與腦血管受損相關,恐導致血流減少並增加中風風險;其他甜味劑則可能誘發腦部發炎或促進血液凝結,加速認知退化過程。
研究同時發現,一種天然來源的甜味劑「塔格糖」(tagatose)並未顯示對大腦健康有不良影響。該物質存在於部分水果與乳製品,目前尚未在台灣食品中開放使用。研究人員建議,若需要替代糖分,可優先選擇塔格糖,或改用蜂蜜、楓糖漿等天然甜味來源。
研究結論直言:即便少量攝取人工甜味劑,也與大腦老化與認知功能下降有關。對於每天選擇「無糖飲料」或「代糖零食」的人來說,這份看似健康的「甜味」,背後可能藏著讓大腦提早衰老的風險。
延伸閱讀
最新健康新聞
-
-
防跌新招!中彰榮家長輩學肌少症自保法
(8 小時前) -
戒酒免疫反而異常? 醫揭「關鍵機轉」神秘面紗
(10 小時前) -
中彰榮家辦理「肌少症及輔具使用」防跌有訣竅
(10 小時前) -
你想怎麼走完最後一程?居家安寧:深刻思考「放下」與「陪伴」人生課題
(1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