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疫情升溫!單週30萬人衝急診 「2場所」最多諾羅群聚
今(25)日疾病管制署(疾管署)發布公告,指出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略有上升,並提醒民眾要加強手部衛生及飲食習慣,以防止腸道傳染病蔓延。疾管署表示,若出現水瀉、嘔吐等症狀,應及早就醫並在家休息,以減少傳播風險。
▲上週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達30萬4418人次。(示意圖/shutterstock)
根據疾管署的監測資料顯示,今年第8週(2月16日至2月22日),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達304,418人次,較前一週上升了5.1%,創下近5年(2021至2025年)同期最高紀錄。此外,近4週內(第5週至第8週)共接獲410起腹瀉群聚案件,這也是近5年來的最高數字。餐飲與旅宿業場所在群聚案件中占比最大,且檢測出最多的病原體為諾羅病毒,達195件,占比高達96.1%。
疾管署指出,諾羅病毒傳染力強,並且只需少量病毒即可引發感染,任何年齡層皆可能受到影響。病毒主要透過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觸污染物品、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的飛沫傳播。其潛伏期約為10~50小時,臨床症狀通常為急性腸胃炎,包括:水瀉、嘔吐、噁心、發燒、頭痛、腹痛等。症狀可能持續1~10天,並取決於所感染的病原與個人的免疫狀況。5歲以下兒童、老年人及免疫力較差者的症狀通常較為嚴重。
▲2021~2025年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圖/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強烈呼籲民眾,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特別是在如廁後、進食前以及處理食物時,務必使用肥皂或洗手乳進行正確洗手。此外,應注意食品衛生,特別是在烹煮菜餚時,要分開生熟食並徹底煮熟(特別是蚵、貝類等水產品),以避免諾羅病毒的傳播。若出現類似症狀,應留在家中休息,直到症狀消失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並佩戴口罩以避免傳染他人。
疾管署也提醒,近期校園內腹瀉群聚案件有所增加,學校等場所應強化清潔與消毒措施,特別是處理病人嘔吐物或排泄物時,應佩戴手套與口罩,並使用漂白水進行消毒。
最新健康新聞
-
罕病SMA醫療新未來
(4 小時前) -
60歲男潰瘍性結腸炎擅自停藥 「血便、休克」搶救後脫離險境
(4 小時前) -
新北板橋旅遊團員上吐下瀉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啟動大量傷患治療
(5 小時前) -
1月泰國就增3例新型M痘 潑水節4月登場!行前最晚「這時間」應打疫苗
(5 小時前) -
支持偏鄉醫療 彰基恆基聯手守護國境之南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