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不是終點,更非生活休止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rTMS治療為中風患者點燃希望
「一人中風,全家發瘋」,相信家有腦中風患者的民眾相當有感。
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依據衛生福利部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均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2-4位,平均每年奪走1萬多條寶貴的性命。即使搶救存活後,通常會遺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成為需要照顧的失能者,不僅患者本身難以承受生病之重,照顧者一樣背負著沈重的經濟壓力及照顧擔子。
rTMS治療有助中風改善
中風不應是人生的休止符。近年來,一種被稱為重複性經顱磁刺激療法(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的新興治療方式已經用於腦中風患者的治療,有助中風患者突破復健瓶頸,讓看似遙不可及的奇蹟,成為逐步實現的日常。
亞東醫院中風中心主任唐志威醫師表示,rTMS是一種非侵入性神經調控技術,透過重複磁場刺激大腦特定區域,活化受損或沉寂的神經路徑,促進神經可塑性與功能恢復。rTMS具備「無須開刀、治療時間短、無明顯疼痛」等優勢,每次治療僅需 20 至 30 分鐘,病患當天即可返家,無須住院。
研究資料顯示,rTMS是透過磁生電的物理特性,利用磁場所產生的強烈電流,刺激或抑制腦部的活動,最早使用在憂鬱症適應症的治療,持續刺激大腦左側額葉,可以增進額葉調控情緒的功能。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2008年美國FDA批准可以使用在治療憂鬱症適應症,再經發展至治療其他疾病的領域,臨床研究,對於治療腦外傷的患者同樣具有潛在好處,如今的rTMS已廣泛應用於中風復健領域,作為物理、職能與語言治療的輔助性療法,能夠有效改善偏癱、語言障礙、吞嚥困難與情緒障礙等多重挑戰。唐志威說明,rTMS不只是儀器治療,更是重新喚醒大腦潛能的一道鑰匙。
rTMS改善兩案例
亞東醫院中風中心提供兩則案例,顯示經過rTMS的治療,可以改善中風病人的病情。
69歲周女士,中風三年
左側肢體偏癱,生活起居全賴家人協助。曾因左腿完全無反應而一度放棄復健,但在接受四次rTMS治療後,她竟能緩慢抬起左腿,並跨過另一隻腳。這個細微卻關鍵的動作,讓她女兒紅著眼眶表示,這一刻,彷彿看到希望的曙光再次照進全家人的生活。
86歲婆婆,3次中風
右側偏癱且長期失語,過去兩年須由家人餵食。然而,在首次接受rTMS治療後,她竟主動拿起湯匙,緩慢但堅定地將食物送入口中,甚至吃完整隻雞腿。隨著療程進行,她逐漸能低聲數出「一、二、三」,語言能力明顯改善。這些看似平凡的行為,對患者與家屬而言,卻是跨出困境的重要里程碑。
唐志威主任表示,rTMS並非單一療法,是亞東醫院整合式復健策略中的重要一環。醫療團隊依照患者整體病況,結合傳統復健、心理支持與生活功能訓練,量身打造個別化的康復計畫。治療流程包括:
・進行腦功能評估,確認刺激區域與參數
・擬定個人化治療方案
・由專業醫療團隊執行,並即時監控反應
・搭配物理、職能與語言治療,全方位強化復健成效
目前統計顯示,多數合適的患者在接受數週治療後,便可明顯感受到功能改善;少數反應較慢或初期無反應的患者,建議接受至少兩個療程共20次以上,以提高療效。臨床研究顯示,rTMS具高度安全性,僅少數患者在治療期間可能出現輕微頭痛、短暫疲倦、局部肌肉抽動或癲癇等副作用,大多在短時間內可以自行緩解。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最新健康新聞
-
-
川普罹慢性靜脈功能不全,非老年人專利!醫揭:慢性靜脈功能不全高風險族群
(23 分鐘前) -
7旬翁攝護腺指數偏高以為發炎!坐下「蛋蛋緊緊的」竟患攝護腺癌晚期
(27 分鐘前) -
一束髮絲一份心 百人捐髮為癌友點亮希望
(35 分鐘前) -
夏天游泳戲水,小心角膜炎、結膜炎找上門!醫籲:必知水中細菌因應與預防感染
(50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