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低過敏環境,不讓異位性皮膚炎頻發作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如果你有過敏體質,可能是經常流鼻涕、打噴嚏,也或許是皮膚常常搔癢,通常你的想法很單純,只要找對皮膚科醫師,擦擦外用藥膏、服幾包內服藥,這些困擾就會暫時止住,症狀發作時再持續看診,「反正過敏體質,就是這麼回事」!
有過敏體質的你,大概沒有很認真的想過,步入家庭,有了孩子以後,你的過敏體質有可能會傳給下一代。如果年幼的孩子出現各種過敏症狀,也不要沮喪,透過全方位照護管理的低敏共生,以及新型治療法,都有助於減少病情的發作頻率。
小兒異味性皮膚炎,來自雙親的過敏體質?
多年前因工作關係,與一位耳鼻喉科王醫師接觸一段時間,育有兩個可愛女兒,當時看到兩個1~3歲之間的孩子,臉龐、手臂都有紅腫疹子,是異味性皮膚炎的孩子。王醫師提到,若夫妻一方是過敏兒,出生過敏兒的機率是1/2,若夫妻雙方都是過敏兒,80%會遺傳給下一代,過敏症狀會在1~3歲之間逐漸發生。
由於夫妻倆都是過敏體質,看到小小孩的皮膚經常冒出紅疹,又喊著很癢,夫妻倆自是心痛,也因為不希望孩子長時間受累,他們打造了「低敏共生法」,先做慢性過敏原檢測,確認引起過敏發炎的因子有哪些,接著將「不(低)接觸、不(低)食用、全面防護」的積極作法,應用在每天的日常照護管理,只會在發炎急性期才會用藥,用細膩的照護法則,幫助年幼孩子降低發炎頻率及反應,期望早日擺脫異位性皮膚炎帶來的健康困擾。根據研究,約有七成的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病程達到7至8年之間,有機會痊癒。最近王醫師的朋友提起女孩們的近況,「長得亭亭玉立,沒有異味皮膚炎症狀」,顯示「井水不犯河水」的「低敏共生法」相當有效。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異位性皮膚炎原因多變,稍有風吹草動就發病
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確,亞東醫院小兒部一般兒科主任陳家駿醫師指出,遺傳因素、免疫系統異常反應及環境影響都有可能致病,其中的遺傳因素扮演著重要角色,通常有過敏史的患者家族成員,免疫系統對於過敏原的反應很敏感,像是環境中過敏原(空氣污染物質、塵蟎、花粉、甲醛等)的刺激、季節變換等因素,常會讓皮膚變得很脆弱,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出現異狀。
高規格照護管理,時時做持之以恆
要減少異位性皮膚炎帶來的不適感,必須透過有效管理的作法,食、衣、住、行、育、樂的各項細節都要以最高規格看待,舉凡:維持均衡飲食、不吃過敏原食物、選擇溫和的清潔產品、避免過度清潔、不要養寵物、勤打掃居家空間,減少塵蟎和花粉、使用保濕劑保持皮膚濕潤、避免使用含香氛的保濕劑或日用品、注意季節轉換時的溫度和濕度波動等,記得王醫師夫妻提出很多要注意的細節,但有不少細節都是「邊學、邊做、邊修改」逐一完成,只要有助於減少病情的作法,就值得時時做,並持之以恆繼續做。
新型療法新選擇,抑制發炎反應有效
隨著醫學的與時俱進,異位性皮膚炎的藥物治療相當有進展,亞東醫院皮膚科主任蔡雅竹醫師指出,傳統治療方法主要依賴外用類固醇藥膏,長期使用可能帶來副作用,如皮膚變薄和色素改變等。新型治療方式,如專注於抑制發炎反應的小分子口服藥物(JAK抑制劑)和生物製劑已經應用於中重度患者,可以提供對傳統療法反應不佳的病人,有一個新的治療選擇。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最新健康新聞
-
-
一回南部就狂打噴嚏?醫教你從體內找原因、從根本調理體質
(2 小時前) -
跌倒背痛三個月沒好痛到掛急診 竟是脊椎出了「這個」大問題
(3 小時前) -
空服員高空工作常見職業風險 這些情況讓心血管拉警報
(4 小時前) -
空服員疑罹「史迪爾氏症」逝世!高燒紅疹都是警訊 醫:小心致命併發症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