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4°
( 28° / 19° )
氣象
2025-04-07 | NOW健康

惱人唇皰疹發作怎麼辦? 醫揭做好保濕並掌握5不原則

惱人唇皰疹發作怎麼辦? 醫揭做好保濕並掌握5不原則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唇皰疹是發生在唇部的小顆水泡或潰瘍,如果你曾發作過,當嘴唇感覺有點刺刺痛痛,唇邊嘴角出現輕微燒灼感之際,就是唇皰疹再度造訪的日子。外科醫師白映俞指出,唇皰疹通常是在孩童時期,甚至嬰兒時期感染了單純皰疹第一型,皰疹病毒躲在神經細胞中,免疫力比較差的日子,病毒可能就跑出來作祟,形成會痛的、紅紅的小水泡或潰瘍,經過幾天後才結痂、癒合。本身免疫力正常的人,通常在10天至2周之內恢復。



惱人唇皰疹發作怎麼辦? 醫揭做好保濕並掌握5不原則

▲唇皰疹病毒平時躲藏體內,容易反覆發作。(圖/照護線上提供)


當心這些情況 引發唇皰疹發作的危險因子


由於唇皰疹發作位置很明顯,患者常常會因為不時出現的潰瘍或1顆明顯水泡而感到難為情。更討厭的是,唇皰疹總是出其不意地找上門。據統計,長過唇皰疹的人裡面,大約有5%到10%的患者會反覆受唇皰疹之苦,1年需要體驗超過5次。


哪些狀況會增加唇皰疹再度造訪的機會呢?許多患者會發現,只要最近累一點、壓力較大,就會顯現在唇部。以下狀況都會增加唇皰疹的出現機會:



惱人唇皰疹發作怎麼辦? 醫揭做好保濕並掌握5不原則

▲唇皰疹容易發作的危險因子。(圖/照護線上提供)


▸感冒、發燒期間。


▸嘴唇受傷,臨床上常見的是「霧唇」之後,或長時間曝曬後,許多患者會出現唇皰疹。


▸正在月經週期。


▸情緒起伏大。


▸服用類固醇。


▸體力過度勞累,例如過量重訓。


所以,如果你是比較容易出現唇皰疹的人,請記得平時一定要防曬,適當地使用護唇膏,並保護唇部不要有傷口,好好休息要睡飽,並做適量運動與減輕壓力。


唇部出現異狀及早治療 有助唇皰疹早點癒合


白映俞醫師表示,注意到唇部有異狀,應盡快治療,不要拖延等待。早點利用藥物對抗病毒,可以讓患處早點進行修復。


坊間會有人建議用蘋果醋對抗唇皰疹,但高濃度的蘋果醋並不會特別殺死病毒,反而還可能讓皮膚大受刺激而受傷。也曾有人提倡在唇部患處塗抹各種精油,像是迷迭香精油、茶樹精油、薄荷精油等,認為可以殺死單純皰疹。然而這些研究可能已經是在20年多前,以猴子細胞做體外實驗進行的結果,還沒有確切人體實驗數據供我們參考。而且,這些非藥物類型的保養品、食品都未經藥品規範,其濃度、精煉過程、純度等都沒有確切的研究依據,因此更難總結其健康功效。


當唇皰疹發作後,並無營養食品或替代方案能讓唇皰疹一夜之間消失,但及早使用藥物,好好照顧傷口處,確實有助於唇皰疹早點癒合。白映俞醫師提醒,當唇皰疹結痂後盡量別碰它,結痂代表傷口正在癒合,後來會自行掉落,這段時間可塗凡士林幫助保濕,別讓唇部太乾燥即可。


唇皰疹發作期間別做這些事 避免傳播病毒


當唇皰疹發作時,請不要做以下事情,免得將傷口搞砸,或再將病毒傳播他處:


1.不要試著擠它:有人看到唇上一顆水泡會想要試著把它擠破。但唇皰疹不是青春痘,擠掉也不會比較快好,反而會讓病毒流出並傳播病毒。


2.不要用力清洗:雖然這是病毒感染,但病毒平時即潛伏在神經細胞,用力清洗也無法洗去病毒,只會讓皮膚更加受傷。


3.不要一直摳或碰傷口:碰觸開放性潰瘍處會讓病毒傳播。若是傷口已經結痂,就等它慢慢好、自行掉落,強硬摳掉結痂處反而更容易留下疤痕。


4.不要進行親密行為:唇皰疹發作時,請勿親吻小孩、伴侶,這些行為很容易傳播病毒。


5.不要共享生活用品:舉凡刮鬍刀、護唇膏、馬克杯、叉子等都不要共用,避免互相傳染。



惱人唇皰疹發作怎麼辦? 醫揭做好保濕並掌握5不原則

▲唇皰疹發作期間應避免這些行為。(圖/照護線上提供)


長期吃抗病毒藥物能預防唇皰疹? 研究尚待考證


唇皰疹真的非常難預防,也容易反覆發作。因此,有些患者經歷幾次唇皰疹之後會想:「我能不能繼續吃著抗病毒藥,避免唇皰疹發作呢?」


白映俞醫師說明,對於免疫狀況正常,但偶爾就是會出現唇皰疹的人來說,研究並不認為短期使用抗病毒藥物能預防唇皰疹。這時你可能會問,「吃短期的沒有用,那如果更長期使用抗病毒藥物,會有幫助嗎?」


有個小型研究發現,當連續使用抗病毒藥物acyclovir 400毫克,一天2次(每天劑量800毫克)共4個月,可以降低約一半唇皰疹發作的機會。在這4個月內,使用安慰劑的族群平均發作2次唇皰疹,固定使用抗病毒藥的人則平均發作1次。然而,這個研究的患者人數很少,僅約莫20人,目前也無法確認長期服用抗病毒藥後的可能危害。


前述研究是針對免疫正常的患者。如果是免疫系統低下的患者,例如正在接受癌症化學治療,或是經歷骨髓移植正使用免疫抑制劑,這時使用抗病毒藥acyclovir似乎是能減少唇皰疹發作的機會。(文章授權/照護線上) (點看下方了解更多)


文字編輯:楊芷晴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保健食品開封後乾燥劑、棉花該留還是丟? 藥師來解答
▸經常後腳跟痛? 復健科醫師教你7招緩解足底筋膜疼痛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