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26 | NOW健康

口腔癌放化療後口乾舌燥、難吞嚥 中醫治療挺過黑暗期

口腔癌放化療後口乾舌燥、難吞嚥 中醫治療挺過黑暗期

【NOW健康 楊芷晴/台南報導】60歲蔡先生是口腔癌患者,曾接受左臉腫瘤廣泛性切除與淋巴清除術,並取左側大腿皮瓣修復左側臉頰。儘管歷經完整放射線與化學治療,但在放射線治療中段開始便出現口乾舌燥,並隨著放射線治療進行而持續加重。放射線治療結束後症狀仍無緩解,感覺口乾無唾液,進食固體食物困難,幾乎無法吞嚥,只能喝流質補給品或者喝湯,連粥都喝不下去,胃口不佳,夜眠時因口乾而需頻繁起身喝水,卻又導致頻尿,嚴重影響睡眠及生活品質。此症狀持續了3個月皆無改善,加上放射線治療與術後的頸部僵硬,更令其十分困擾。


口腔癌化放療後口乾、吞嚥困難 介入中醫輔助治療明顯緩解


該名患者來到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許晉嘉的門診就醫,經鑑別診斷後,判斷蔡先生屬於血瘀合併氣虛與心陽不足,經過1周的中藥合併針灸治療,隔周回診病人驚訝的發現自己口乾舌燥有明顯緩解,再經2周的治療後,蔡先生表示口中逐漸產生口水,也開始吃瘦肉粥、豆腐羹等半流質飲食,吞嚥能力進步,胃口也逐漸好了起來。夜間起身喝水、小便的次數也從1小時1次,進步至2到3小時才1次。


同時,因先前化學治療而產生的手腳無力、痠脹、麻木感,以及頸部僵硬感也都在中藥合併針灸後得到了緩解。整體狀況進步明顯,尤其針對口乾舌燥的改善幅度令病人驚奇,隨著進食增加與睡眠品質提升後體能也逐漸進步。


放射線治療可殺死癌細胞 也常導致局部組織損傷和不適症狀


許晉嘉醫師說明,放射線治療是乳癌、肺癌、頭頸癌等諸多癌症治療療程中需經的過程。放射線治療除了殺死癌細胞外,也常常造成局部正常組織的損傷。除了常見照射部位的紅、熱、腫、痛,頭頸部癌症(例如案例中蔡先生的口腔癌),因為照射部位解剖學的結構較為密集,包含口腔、咽喉、頭頸部肌肉、唾液腺、黏膜、以及舌部和味覺神經等,皆可能因放射線的照射而受到損傷,頭頸癌使用的放射線劑量也常較其他癌症較重。隨著治療的進行,放射線劑量持續累積,症狀也逐漸加重。


口腔癌放射線照射後最常見症狀為口腔粘膜炎,幾乎所有病人都會發生,然而隨著劑量的累積,後續出現且常讓病人困擾不已的就是「口乾(Xerostomia)」。約8成以上的頭頸癌放射線治療病人會有口乾現象,常在療程中段時逐漸加重,多因放射線破壞了口腔黏膜以及唾液腺,導致口水分泌量減少。常伴隨出現口破、黏痰、半夜頻繁因口乾起身、味覺改變、照射部位肌肉緊繃不適、甚至吞嚥困難之情形。


臨床上口腔癌、鼻咽癌、下咽癌等病人常需同步進行放射線及化學治療,雖能夠更有效率的殺死癌細胞,但也會加重不適反應。其他放射線治療後的不適包括疲倦、皮膚起疹、色素沉澱等。


中醫認為放療屬於急性火毒 易因久淤衍伸出「氣血虛、陽虛」


許晉嘉醫師提到,針對放射線治療後口乾,目前最常使用的治療方式多為支持性照護,例如使用漱口水、嚼口香糖、並衛教少量頻繁飲水等,部分病人會使用促進唾液腺分泌的口服藥物,但仍有許多病人症狀仍無緩解或緩解有限,進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放射線治療是現代醫學產生後才有的癌症治療手段,因此在中醫傳統典籍中並無針對放射線治療後產生之口乾舌燥的相關描述。現代中醫認為放射線治療屬於急性火毒,在短期容易造成局部陰液津液不足的「陰虛」與「燥」,然而隨著照射劑量的累積與局部受損,「瘀」則逐漸產生。久瘀形成後產生局部氣血循環障礙,常衍伸出「氣血虛、陽虛」等病態。


然而每個人所接受之放射治療強度、是否合併化學治療、生活習慣、體質等皆有差異,而不同癌症因為放射線所照射的部位不同,也常有不同的症狀表現,例如子宮內膜癌與攝護腺癌放射線照射後容易出現頻尿、肺癌容易乾咳、大腸癌容易有放射性腸炎等,不同癌症無法以完全相同之處方或者針法處理,須由「望、聞、問、切」判斷病人證型,且找出最適合的個人化處方,藉此改善病人的症狀。


中醫針灸合併中藥緩解口乾舌燥 依證型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


口乾除非合併嚴重口內潰瘍以及感染,否則並非致命性疾病。臨床上現代醫學治療效果有限,仍有很多病人為此所苦,生活品質也大大受影響。現已有不少文獻指出中醫治療(包含中藥、針灸、中藥漱口水等)能夠有效改善放射線治療後產生的口乾舌燥。雖然都是「乾」,但因每個人的中醫證型有所差異,例如案例中蔡先生就是較為少見的氣虛合併陽虛的類型,在使用了相關處方與針法後達到緩解。若在放射線治療後出現不適,可至中醫部進行就診與辨證診斷,由中醫師為您打造專屬於您的個人化治療方案。


許晉嘉醫師表示,不論手術、化學治療、標靶、或是放射線治療,都是為了抗癌治療而存在,雖能殺死癌細胞,卻也常存在許多令人困擾的不適反應,造成生活中的諸多困擾,甚至可能因此降低了病人持續追蹤治療的意願。


現代中醫強調「西醫抗癌、中醫解除副作用」的中西醫合作模式,藉由中醫治療解除現代醫學抗癌治療的不適反應,讓病人整個治療過程能夠更加順利、不舒服的反應減輕、也讓整體生活品質與預後提升。


民國98年開始,奇美醫院即開始執行「癌症病人西醫住院中醫輔助醫療計畫」,提供住院期間的癌症病人能夠會診中醫執行癌症與抗癌治療後不適反應的相關診療與調理,105年開始更增加「特定癌症病人門診加強照護計畫」,為門診的癌症病人作有系統地追蹤、把關。讓癌症病人能從初診斷、西醫治療中及治療後皆能有中醫陪伴,有效的提升整體癌症照護的品質,降低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等之不適反應。許多病人在中西醫的共同照會下症狀進步、生活品質改善、而至於恢復日常生活。


# 首圖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神經疼痛別忍!很多病都會神經疼痛 補硒翻轉疼痛人生
▸經常後腳跟痛? 復健科醫師教你7招緩解足底筋膜疼痛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