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高峰延至7月初!疫苗打氣激增 3大場所自主戴口罩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新冠疫情嚴峻,確診人數超乎預期,上週門急診就診達到4萬1402人次,較前1週1萬9449人次增加113%,連續7週上升,高於去年同期2萬3555人次。為此,疾管署上修高峰期單週就診人次至15至20萬,高峰期也往後延至7月初。提醒民眾配合「自主口罩建議」,當進入醫院診所機構、搭大眾運輸、人潮擁擠室內場所等3地點,最好戴上口罩。
▲疾管署提醒民眾自主戴口罩。(圖/疾管署提供)
上週新增新冠併發重症102例、死亡19例 均為今年單週新高
上週新增新冠併發重症102例、死亡19例,均為今年單週新高;重症和死亡個案仍以65歲以上長者佔絕大多數,近9成未接種本季新冠疫苗。
年紀最輕的重症個案為1個月大男嬰,沒有先天病史,父母按時帶著孩子接種幼兒常規疫苗,因為年紀太小,並未送托,也沒不能施打新冠疫苗。日前出現咳嗽、流鼻水,家長陪同就醫,檢查發現,孩子身高體重偏低、呼吸喘,疑似肺炎,流感檢驗陰性,新冠檢驗陽性,院方立即安排住院,密切觀察。
疾管署防疫醫師李宗翰指出,小男嬰住院時仍然急喘,血氧低、二氧化碳升高,出現酸中毒症狀,轉收治加護病房,所幸生命徵象恢復穩定,但呼吸仍喘,仍在加護病房治療,已收治住院7天。
李宗翰表示,今年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432例,其中66例死亡,大部分為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在確定及死亡病例中,近9成未接種JN.1疫苗。
近期疫情上升快速 預計在6月底至7月初達高峰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因近期疫情上升快速,上修高峰期單週就醫人次,且高峰往後,預計在6月底至7月初達高峰,屆時單週就診15至20萬人次,將緊密觀察端午連假後就診人次,作為研判後續疫情高低的重要參考因子。
新冠疫情爆發迄今已5、6年,不少民眾已經麻木,就有網友認為,如果感染新冠病毒,不要壓抑症狀,順其自然,讓身體更新病毒碼,建立抵抗力。
疾管署提醒5大新冠重症警訊 有症狀應速就醫
對此,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表示,這是錯誤觀念,反倒將自己置身於風險之中。
黃立民說,不論是出現流感、新冠,只要出現類流感症狀,即代表身體的免疫反應已被啟動,此時當務之急為儘速將病毒壓下來,讓身體免疫系統可以較輕鬆處理,讓身體容易康復。
黃立民提醒,年紀大、免疫力差、有共病等新冠感染高危險族群,如果出現症狀,應盡速就醫,服用抗病毒藥物,控制體內的病毒量,降低重症住院風險。至於服用「普拿疼」,或是改善高燒及喉嚨痛等藥物,可緩解身體不適,但無助於抑制病毒繁殖。
疾管署也列出5大新冠重症警示症狀:
1.急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
2.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
3.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
4.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
5.收縮壓<90mmHg或無發燒之情形下心跳>100次/分鐘。
上週新冠疫苗打氣激增! 創3個月以來新高
李宗翰提醒,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或具慢性病史等新冠重症風險族群,除了施打疫苗外,如有上述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以利醫師及早診治並開立抗病毒藥物,降低感染後引發併發症或導致死亡等風險。
新冠疫苗打氣激增,上週新冠JN.1疫苗接種4.1萬人,為3個月以來的新高,其中65歲以上長者接種2萬3059人最多,佔56%,其次為50至64歲6401人、占15%。本季新冠疫苗累計接種215.7萬劑,全國接種率8.91%,65歲以上長者第1劑接種率18.5%、第2劑接種率0.75%。
# 首圖來源/疾管署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今夏濕熱有感!濕疹、汗皰疹易爆發 中醫教你改善方法
▸健保永續藥師同行! 從給付制度、藥價政策到專業角色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最新健康新聞
-
臺北榮總114年廉政楷模出爐 六位醫護人員廉潔表現超亮眼!
(7 小時前) -
女膝蓋手術後得鼻竇炎7年未癒 驚揭病因與「男友放屁」有關?醫師回應了
(7 小時前) -
高榮X高醫、8大院所 打造原鄉健康守護網 六場全人整合照護篩檢活動圓滿成功
(9 小時前) -
醫揪出刷牙迷思 「1動作」很多人做錯:對牙齒有害
(9 小時前) -
揪出過敏原,改善生活品質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