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長輩身高悄悄倒退嚕? 小心骨質疏鬆讓銀髮族變矮

【NOW健康 辰蘊如/台北報導】隨著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骨質疏鬆症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健康議題。國泰綜合醫院社區醫學部家庭暨社區醫學科主治醫師許芷瑜分享令人印象深刻的臨床案例:一位65歲糖尿病患者在女兒陪同下就診,女兒發現父親半年來身高變矮且持續背痛不適。經X光檢查發現胸腰椎交界處有壓迫性骨折,進一步骨密度檢查確診為骨質疏鬆症。經過近兩年持續治療,患者骨密度已接近正常值,背痛情況也大幅改善。
邁入超高齡社會 骨質疏鬆帶來威脅
許芷瑜醫師指出,人體骨質在20至30歲達到最高峰後,便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少的自然老化,但透過適當預防措施可以減緩骨質流失速度。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統計推估,台灣於2025年正式邁向超高齡社會。國健署與2023年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指引數據顯示,台灣60歲以上每6人就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其中女性占比高達8成。更令人擔憂的是,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患者中,約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可能發生脊椎、髖部或腕部骨折。一旦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約50%患者將再次骨折,風險呈指數型攀升。其中髖部骨折最為嚴重,1年內約有30%的死亡風險,骨質疏鬆帶來的影響絕不容小覷。
許芷瑜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被稱為「沉默的健康殺手」,其特徵是低骨量、骨骼微結構破壞和骨骼脆弱,導致骨強度下降和骨折風險增加;臨床診斷主要依據病史中是否有低創傷性骨折或骨密度T值≤-2.5來判定,而骨密度測定以雙能量X光吸收儀為黃金標準並主要測量腰椎和髖骨部位。
許芷瑜醫師提醒,平時雖然不容易觀察到異狀,但若家中中老年長輩出現體重過輕(身體質量指數小於18.5kg/m²)、身高減少超過4公分或出現異常駝背現象等警訊,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
治療多管齊下 預防從生活習慣著手
骨質疏鬆的預防與治療目標是減少骨折發生,許芷瑜醫師建議長輩們除骨密度檢查外,還可搭配骨折風險評估工具和骨小樑指數作為治療決策輔助。若經評估未來10年主要骨鬆性骨折風險超過20%或髖骨骨折風險超過3%,就屬高骨折風險,應考慮積極治療。
對於已確診骨質疏鬆的患者,最有效的方法是接受藥物治療;現階段骨鬆藥物依作用機轉分為抗骨質再吸收劑、促骨質生成劑、雙重作用混合型藥物,用藥途徑有針劑或口服等不同選擇。許芷瑜醫師提醒,患者可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案,但最重要的是切勿隨意中斷治療並定期回診追蹤。
日常預防可從生活習慣著手,許芷瑜醫師建議患者需戒菸戒酒並維持正常體位,攝取足夠鈣質和維生素D,還有乳製品、豆類、深綠色蔬菜、芝麻、菇類、海藻類、蛋、魚類等良好的護骨來源,搭配戶外日曬,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等日常活動更佳。
同時也要注意居家安全,維護良好視力、穿著適合鞋類、加強居家照明和防滑設施,減少跌倒發生率,也是防範骨折的重要方法。許芷瑜醫師指出,骨質疏鬆症雖看不見摸不著,但一旦導致髖部或脊椎骨折,帶來的疼痛、行動不便、臥床等後果,不僅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增加併發症和死亡率,不可不慎防呢!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講座報名/火燒心與吞嚥困難 醫師解析預防與治療方法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滿週年 衛福部擬訂「運動台灣」目標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最新健康新聞
-
-
臺大雲林分院注入嶄新能量 攜手新任主管與新進醫師守護在地健康
(13 小時前) -
台東40處醫療院所啟動登革熱快篩服務 全民落實「巡倒清刷」
(13 小時前) -
自慰會導致腎虧或不舉嗎?有「這些」現象 醫:盡快就醫
(14 小時前) -
職場動起來!嘉義市「i嘉科技運動會」活力組點燃健康熱潮
(1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