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皮膚病反覆發作! 中醫治療「排毒期」是自然過程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皮膚病反覆發作常令人感到困擾,嚴重時甚至會影響日常生活品質。尤其對於濕疹、汗皰疹和乾癬等慢性或復發性皮膚病患者,常會選擇中醫治療,希望從體質和內在根本原因著手,以期達到改善的目標。
中醫治療皮膚病排毒期是自然過程 時間長短視個人情況而定
聖元中醫院長鄭愛蓮醫師說明,中醫治療皮膚病的初期階段,停用西藥類固醇後,約2週到2個月之間不等,體內濕毒會被誘發從皮表排出,至於排出時間長短和排出情況多寡,則視個人代謝情況以及過去使用多久的類固醇有關。
有些患者誤以為中醫治療是一種「排毒療法」,鄭愛蓮醫師認為,中醫治療並非單純排毒,不會透過強制手段促進身體快速從大小便排「毒」,甚至造成腹瀉,中藥療法是以促進五臟六腑恢復正常代謝,在調理體質的過程中,身體的毛細孔會自然張開,讓皮膚底層暗藏囤積的垃圾一層層排出,排乾淨後就會復原,而這種生理反應中醫稱之為「排毒」。
服用中藥為什麼會有排毒反應?鄭愛蓮醫師提到,很多皮膚病患過往使用類固醇或抗組織胺治療,立刻止癢快速改善,體內的垃圾又被壓制閉鎖,無法排出,但是停藥後下次復發可能更嚴重,而且通常有長期病史,常會反覆發作。
遵照醫囑規律服藥助體內排毒 水藥濃度較高每天早晚服用即可
一名患者服用中藥後,第2、3週出現排毒現象,於是自行從一天3次藥減為2次,認為這樣就不會排那麼多,鄭愛蓮醫師釐清,並非用藥減量、排毒情況就會變少,五臟六腑代謝修復更慢,反而拉長治療期,體內更多垃圾只能從皮膚排出。
鄭愛蓮醫師強調,中醫治療皮膚病,應遵照醫囑規律服藥,才能讓代謝恢復正常。中藥是植物性成分,大約4小時就代謝完畢、排出,視病灶嚴重程度,一天可服藥3至4次藥粉,如果忘了按時服用,過5小時也應盡快服下,2次服藥勿間隔過久。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水藥的濃度較高,每天早晚服用即可,對於某些嚴重患者,甚至會再多加1次科學中藥,不過因為水藥需自費,患者可考量經濟預算決定用藥。
濕疹20年病史終於擺脫類固醇! 中醫「內外同治」是關鍵
中醫治療著重「內外同治」,內服中藥主要是修復臟腑功能、促進正常代謝,皮膚表面則需藉由藥膏修復。鄭愛蓮醫師表示,每次上藥膏前皮膚應清潔乾淨,不舒服別抓、盡量擦藥緩解,每天可擦4、5次,回家洗澡可用肥皂清洗患部再擦藥膏,以利於藥膏吸收滲透。平時可多運動,出汗有助於幫助體內垃圾排出,但記得流汗時用毛巾將患部擦乾,避免發癢搔抓。
鄭愛蓮醫師收治一名33歲的女性患者,從小有濕疹病史近20年,來看診時除臉部以外,前胸後背和肢體都有病灶,甚至嚴重到流水,必須用紗布把小腿包裹才能去上班,因為不想再使用類固醇,所以決定尋求中醫治療。
這名患者治療初期出水嚴重到床單都濕透,夜晚發癢不好睡,認真配合服藥擦藥,2個月後不再出水,體內的濕氣代謝調理後,原本手腳關節紋路部位明顯水腫,也恢復成正常狀態,治療1年左右幾乎完全恢復正常。即便後續因為工作壓力大,導致手部濕疹輕微復發,也在中醫調理下,1個月明顯改善。目前仍持續服用中藥調理,強化五臟六腑功能。
鄭愛蓮醫師提醒,中醫治療不能操之過急,過往身體可能因為飲食不節、熬夜、壓力大等,讓身體耗損過度,因此調理修復需有耐心,通常發病時間較短的濕疹、汗皰疹病患,約3個月到半年能恢復,若是10多年病史,至少需1、2年的時間才能改善。
中醫治療期間須配合飲食忌口 這時段就寢有助身體排毒休養
值得提醒的是,中醫服藥期間必須搭配飲食忌口,如魚蝦螃蟹等海鮮類、牛羊肉等不能吃,每晚12點前必須就寢,11點至凌晨1點是肝膽經運行時間,有助於身體進行排毒和休養。耐心服藥一段時間,待狀況穩定,皮膚也趨於正常,仍需繼續調理體質,並可先從原先忌口的食物慢慢開始吃,建議觀察1週後,如果都沒發作,就不須再服藥。
鄭愛蓮醫師指出,後續若因工作壓力大,或應酬喝酒、熬夜等導致皮膚病復發,立刻調整飲食和睡眠作息,多半能自行恢復;倘若代謝暫時失衡、無法自行修復,盡快回診進行中藥治療,很快就能復原。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長輩走路踩空、不愛外出恐白內障警訊 別等過熟才開刀
▸1129講座》心悸胸痛別大意 當心瓣膜疾病與主動脈剝離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最新健康新聞
-
-
散步能養大腦?10年追蹤研究:長期步行者反應更快 認知功能更清晰
(4 小時前) -
沒骨折也能用! 健保擴大骨鬆藥物給付,醫坦言:有望預防骨質如「海砂屋式崩壞」
(5 小時前) -
南投縣政府衛生局再創佳績! 榮獲2025第九屆資誠永續影響力獎社會組銅獎
(5 小時前) -
「延遲性乳房重建手術」 醫:恢復女性自信與生活品質!
(5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