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7°
( 18° / 17° )
氣象
2025-11-28 | NOW健康

美籍旅客登山健行突發心肌梗塞 北醫附醫急救成功搶命

美籍旅客登山健行突發心肌梗塞 北醫附醫急救成功搶命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一名美籍旅客11月初在台北市象山爬山途中突然倒地、失去意識,行經的民眾立刻施以CPR(心肺復甦術)並迅速取得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消防人員到場後接手急救,緊急將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的病人送抵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療團隊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即刻啟動心導管團隊與葉克膜團隊搶救。歷經兩週治療,病人順利康復出院,成功完成這場分秒必爭、缺一不可的生命接力賽。


美籍旅客登山途中突發心肌梗塞 北醫附醫及時搶救成功救回一命


北醫附醫施俊明院長表示,此次由急診、心臟內科、心臟外科與加護病房團隊通力合作,成功將病人從生死邊緣救回,再次印證北醫附醫急重症的處置能力,也凸顯跨團隊合作的默契與韌性,未來將持續精進急重症核心醫療能力,從腦、心、肺到肝、腎等重要器官相關疾病處置都是團隊精進的重點。


北醫附醫特地邀請台北市政府消防局莊敬、永吉分隊與醫療團隊一同為來自美國的Atom舉行重生慶祝會,回想單純的登山健行竟陷入生死交關,Atom與妻子多次哽咽致謝,北醫附醫急診重症醫學部趙君傑主任形容,這是一場由民眾、消防、救護到醫療跨單位接力救援的成功案例,看到Atom平安站在大家面前,是最鼓舞人心的時刻。


第一時間收治病人的北醫附醫急診醫學科蔡鴻維醫師表示,心肌梗塞是與時間賽跑的疾病,Atom在山上心臟停止時,一旁民眾隨即展開CPR,而現場周邊剛好設有AED,救護人員得以快速予以電擊,爭取於黃金救援時間送到醫院,啟動心導管與葉克膜團隊,從到院前的救治至住院的醫療處置,分秒之間環環相扣,是這次救援成功的關鍵因素。


天冷低溫容易增加冠狀動脈堵塞風險 清晨4點至10點是好發期


Atom的主治醫師、北醫附醫心臟內科楊宗霖醫師表示,病人到院時已陷入心因性休克,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完成關鍵處置。醫療團隊啟動葉克膜讓病人的心肺得以休養,隨即緊急以心導管順利打通阻塞血管並置放支架;後續於加護病房運用低溫治療保護大腦,降低腦部損傷風險,所幸病人成功恢復意識,沒有神經學後遺症,手腳行動自如,順利康復出院。


時值秋冬交替,趙君傑主任指出,低溫會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加重心臟負擔,增加冠狀動脈堵塞風險;而登山多為持續上坡,需要大量心肌耗氧,本身已有三高、肥胖或抽菸等風險因子,更容易出現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研究也顯示,清晨 4點至上午10點為心肌梗塞好發期,登山族群常在清晨出發,風險增加。


趙君傑主任提醒, 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的民眾,冬季登山前建議諮詢醫師,保留 10至15 分鐘循序暖身,可避免血壓飆升,過程中出現胸悶、壓迫感、冒冷汗、呼吸急促、明顯疲倦都可能是心肌缺氧的警訊,強行下山可能導致病情惡化;建議先停止走動、保持溫暖,避免心臟負荷,務必即刻撥打 119或向隊友求助。

   
# 首圖來源/北醫附醫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天冷穿衣術大解密!單穿厚外套易失溫 「三層穿搭法」靠空氣層最保暖
▸超高齡社會全人照護! 專家提出安寧緩和醫療3大要點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