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觀照自己身心靈 抵抗疫情焦慮憂鬱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COVID-19疫情來襲,在這兩年內讓生活起了劇烈變化,不僅僅是擔心自己是否罹病,工作、學業、休閒娛樂、經濟體系都面臨巨大重整,空氣中瀰漫焦慮與不安,如何面對生活中的變動,都需要重新適應與學習。
新冠疫情期間 憂鬱人口攀升
國外期刊兩篇系統性回顧文章也分別指出,在COVID-19疫情之下,有高達27.3%的一般民眾出現焦慮症狀,而有21.4%出現臨床上顯著憂鬱症狀。常見焦慮症狀分為兩個層面,身體感覺異常,出現心悸、冒汗、容易疲倦,肌肉緊繃,失眠;心理層面感到緊張或害怕、煩躁,也可能因此而影響到專注度與學習。
此外,焦慮症也常伴隨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過度活化,造成心跳加快、呼吸不順覺得喘、頭痛、腸胃不適等症狀,對於外界的刺激格外敏感。
憂鬱情緒低落 影響工作學業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郭彥君說,憂鬱的時候,除了主觀感受到情緒低落、覺得沮喪和無望之外,常會感覺記憶力變差(實際上是注意力難以集中)、容易疲倦,失眠等現象;症狀嚴重時,會影響到工作或學業的表現,好像變了一個人,跟平時的個性和表現不同。
照顧自己心情 健康平衡生活
郭彥君醫師建議,照護好自己的心情,可以嘗試聽聽音樂、深呼吸五個回合,讓神經系統放鬆下來;寫日記或塗鴉,提供和自己對話的時光,覺察與紀錄自己的心情與身體狀況。若在家或公司仍覺得煩躁,不妨轉換空間,出去走走或接近大自然。如果有適合的朋友,不妨拿起電話聊一聊。
而在此期間,建立起運動習慣,像是瑜伽、游泳、慢跑等,除促進身體健康外,對心情也有提升的效果。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454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最新健康新聞
-
-
新冠重症者痊癒後別以為沒事,一年後還會有後遺症,「1器官」恐老化20歲
(23 分鐘前) -
國際期刊研究發現,每天吃半杯「1水果」,可防止健忘、失智,12週就能看到效果
(26 分鐘前) -
避免荷爾蒙失調引發肥胖、易怒、癌症,營養師推薦3飲食型態,吃6個月雌激素降4成
(36 分鐘前) -
肥胖、壓力造成營養不良、荷爾蒙失調,營養師建議攝取「7食物」平衡女性荷爾蒙
(55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