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反覆紅腫癢逾「這時間」可能是慢性自發性蕁麻疹! 治療謹記3要1不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40多歲女性護理師長期受「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所苦,難以克制的癢感嚴重影響其睡眠、工作,即使使用抗組織胺治療仍無法緩解症狀,為了止癢她甚至採取非常極端的手段,裝上人工血管以利自行施打止癢針。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皮膚免疫科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陳俊賓表示,所幸免疫調節劑出現,讓這名個案看見一線曙光,透過免疫調節劑治療後終於穩定控制疾病、擺脫癢感。
9月求職季到來,許多社會新鮮人忙著找工作、面試,陳俊賓主任認為接踵而來的壓力、焦慮,可能會提升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的發病風險。台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陳怡行教授提醒,面對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應「三要一不」,現在治療多了免疫調節劑這樣新武器,能幫助患者擺脫症狀。
什麼是慢性自發性蕁麻疹? 跟食物過敏一樣嗎?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失調的疾病,陳俊賓主任表示,它與外在過敏原無直接相關,但過敏原、壓力大、焦慮等可能會誘發或加重疾病,在發病期間,由於體內免疫細胞異常分泌會引起血管擴張、組織腫脹的組織胺,導致風疹塊、血管性水腫,使得患者出現「紅、腫、癢」三大症狀。
這些症狀往往會在一、兩天內消失,卻又很快出現在不同位置,容易被誤以為是吃到不新鮮的食物而引起的偶發性過敏反應。陳俊賓主任提醒,民眾若突然反覆出現三大症狀超過6週,就要懷疑可能是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應至大型醫療院所檢查、治療。
症狀不只影響外觀 工作、心理健康等都受衝擊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若未治療,衝擊的不只有皮膚外觀,陳俊賓主任提到,隨著求職季節的到來,病灶若出現在臉部,造成嘴唇腫脹、起紅疹等,可能會衝擊患者的面試信心。
而且難以抑制的癢感也有可能成為工作的阻礙,陳俊賓主任表示,研究指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患者每5人就有約2人因癢而工作表現不彰,有21.9%的患者因病而遲到或缺勤,其中更有37.5%患者每週請假超過一天,工作表現與收入都有可能因此受到影響,半數患者處於高度精神壓力,精神壓力僅略低於癌症。
陳怡行教授提到,剛確診的患者大部分為青壯年,正是為了學涯、職涯奮鬥的階段,可能會覺得「發病時再治療」,但事實上這樣的想法往往就是治療失敗、無法有效控制疾病的主因,因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並非暫時性的過敏反應,發作時才用藥壓制症狀,可能會導致療程延長,要花更多時間才能穩定控制疾病。
免疫調節劑成治療新利器 謹記「三要一不」穩定治療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需要長期穩定的疾病控制,陳怡行教授表示,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治療指引建議,一線、二線以不同劑量的抗組織胺為主治療,若2-4週後症狀持續,則須進入第三線治療,考慮使用免疫調節劑。
陳怡行教授表示,透過免疫調節劑穩定治療一段時間後,每5位患者就有超過3位擺脫最折磨人的癢感問題,約為前線治療的2倍;更有接近一半的患者可快速清零症狀。
現在已有多元藥物可用於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治療上,在免疫調節劑這項新武器幫助下,治療也拓展到第三線,可讓患者的症狀獲得大幅改善。陳怡行教授提醒,面對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民眾應謹記「三要一不」口訣,透過治療奪回自信與人生主導權:
- 要就醫:
莫名出現「紅、腫、癢」三大症狀超過6週,建議應至大型醫療院檢查與治療。
- 要持續:
持續使用藥物,只有透過穩定治療才能及早控制疾病、清零病灶。
- 要回饋:
回饋自身對於治療的期待與治療期間的不適,以利主治醫師打造個人化療程,並透過調整劑量、及早投藥幫助患者改善副作用衝擊。
- 不依賴類固醇:
若只在發作期間才透過類固醇緊急控制,不僅無法對症下藥,停藥後可能還會面臨更嚴重的疾病反撲及藥物副作用。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292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最新健康新聞
-
-
公務員中風後失語!「智能復健」重塑口語功能 3個月見成效
(10 小時前) -
秋季食補正當時!網友激推8大進補食材 水果就占了3項
(10 小時前) -
馬偕醫院引智能藥櫃 民眾接種這3款疫苗不再大排長龍
(10 小時前) -
輕生公務員沒蓋白布、輪椅送醫 邱泰源承認:作法不對
(1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