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微變化是關鍵!每天一分鐘 找到心靈健康的晴天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人們會在把精神醫學專業醫生當作「救世主」,或是「走投無路」時才會去找他們。前者是希望我不需要多說什麼,醫師就像會讀心術一樣全盤了解;後者則是有種「沒想到我竟然會來到這種地方」的「自憐」的心理,覺得看身心科有種羞恥的感覺。
但是這兩種想法對恢復心靈健康來說,都沒有好處。他們既不是救世主,也不是象徵你人生走投無路的存在。他們就是醫師,與內科醫師、牙醫、小兒科醫師一樣。
患者的角色 如何清楚表達狀態,獲得最佳診療
好,來思考一下吧。為了得到醫師的最佳診療和處方,患者的角色也很重要。就用內科來比喻,這裡有四個病人,症狀類似,但表達方式不同。
「我肚子痛。」
「我覺得肚子有點痛。」
「我覺得肚子有點痛,上腹部的地方最痛。」
「我覺得肚子有點痛,上腹部的地方最痛,不過吃完飯後症狀好像減輕了一點。」
第四位患者的症狀最容易掌握,當然,心情也一樣,如果越能清楚說明自己的狀態,那麼醫師也就能越清楚如何掌握問題,給予最佳處方。
兩人三腳的合作關係 身心科醫師與患者並肩同行
我常把身心科醫師和患者的關係比喻成兩人三腳,心理諮商師和患者也一樣。與其說他們是讓我們「完全恢復」的絕對解決者,不如說是一起合作,配合著彼此步伐跑步的夥伴。因此,需要嘗試找出配合的方式。而配合的第一步就是這個問題:「這段時間感覺怎麼樣?」這是進入診療室或諮商室時,醫師會問的第一個問題,也可以當作是今天一起參加兩人三腳比賽的出發信號。聽到這個信號,不要只是說「都一樣」,而是要試著讓自己說出細微的變化,也就是能夠自己認知「我的狀態變化」。那麼到達終點的時間,或許可以再提前一點。
「最近怎麼樣?」回答問題的技巧
如前所述,去諮商或身心科就診時,最先聽到的問題是「最近怎麼樣?」雖然每個人的診療週期不一樣,短則一週、長則一個月,但不管怎樣,這個問題都很難輕易回答。
每天的症狀都留在記憶中,要綜合起來描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將「就診日」的感情和狀態一般化。
也就是說,在過去的一週裡,或許心理狀態微微好轉,但在就診當天狀態稍微低落一點,可是我們不會向醫師提及過去一週的微弱好轉,反而會說「沒有什麼差異」,也就是只意識到當天略微低落的狀態,而誤以為與「上次就診日」是一樣的;相反的,即使逐漸消沉,如果當天心情稍微好一點,也有可能不會察覺到。
微儀式的力量:每天一分鐘 學會記錄心情天氣
這種時候,記錄我們心靈天氣的微儀式本身就有治癒的力量,且具有展現我的心情傾向的走向。方法很簡單,不到一分鐘就可以完成。
一,在日記本、筆電或智慧型手機等慣用的工具中製作以下表格。
二,每晚回顧這一天,分別填寫天氣和溫度。
三,天氣以當天發生的事為中心,用文字描述(晴、多雲時晴等)。
四,溫度以當天的感受為主,以數字呈現(如13°、-6°)。
理解情緒波動的原因 如何找到自我調整的方法
很簡單吧?每天持續填寫,就能發現各種心情傾向,有助於我們了解自己的狀態。舉個例子來說,即使天氣一直都是晴天或陰天,沒有太大的事件發生,溫度也會有波動。這種情況不是因為現在發生的事件,而是可以察覺到過去的事件或對未來的不安導致的情緒波動。
相反的,在天氣非常惡劣的狀態下,情緒波動是理所當然的現象。由此可見,現在所經歷的事件正在影響自己。這種時候,比起透過靜心、微儀式等來調整心態,不如以行動解決或結束當前面臨的情況會有更大的幫助。
憑著這樣意識到自己的狀況和情緒的關聯,就能更加明確地找到恢復的動力。另外,就算未尋求諮商的人,也可以積極利用這種方式進行自我省察。
本文來源:《微儀式》,圓神出版。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364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最新健康新聞
-
中醫大附醫遠距醫療超音波應用國際研討會 提升偏鄉醫療品質
(25 分鐘前) -
寒假如何安排活動,能提升孩子專注力?醫教5招「親子假期陪伴策略」
(1 小時前) -
果蠅模型與AI技術結合:癌症精準醫療新里程碑
(2 小時前) -
打麻將、玩桌遊⋯久坐害腰痠背痛?復健科醫教「3組動作」活絡筋骨
(2 小時前) -
美肌秘密武器來自生長因子!為何PLT成為醫美話題?皮膚科醫師一一解答
(2 小時前)